一、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标准是如何的
在上下班途中认定工伤需符合如下标准:
其一,合理时间与合理路线。“合理时间”涵盖正常上下班时间及合理的迟到、早退等时间;“合理路线”包括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等合理路线。
其二,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即员工在事故中承担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无责任才能认定工伤,若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则无法认定。
其三,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比如下班途中顺道买菜等。需注意保存事故相关证据,及时申请工伤认定。
二、上下班途中的工伤怎么赔偿
上下班途中认定为工伤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在合理时间、合理路线,且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等。一旦认定为工伤,赔偿项目包括:
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等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停工留薪期工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等级确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伤残等级支付。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支付,具体标准由各省规定。
申请工伤赔偿,需先认定工伤,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之后按规定程序索赔。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单位未申请的,职工或其近亲属可在1年内自行申请。
三、上下班途中出现交通事故算工伤吗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这里强调“非本人主要责任”,比如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显示职工负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无责任,才符合认定工伤条件。若职工本人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则不能认定为工伤。
认定工伤时,需提交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等相关材料。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若单位未按规定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在了解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标准是如何的之后,我们清楚了认定工伤需满足在合理时间、合理路线,且是因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等非本人主要责任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比如途中顺路去了其他地方,这对工伤认定会有影响吗?又或者是在上下班途中突发疾病,是否能认定为工伤呢?这些拓展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若你对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标准相关拓展问题仍有疑问,别错过获取准确答案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消除你的困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