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签了劳动合同不按合同执行怎么办
若签了劳动合同却不按合同执行,你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友好协商,明确指出其违约行为及应承担的责任,争取双方达成和解。若协商不成,可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处理,督促其履行劳动合同。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并承担违约责任。在申请仲裁时,需提供劳动合同等相关证据。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还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总之,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签了劳动合同可不可以不干
签了劳动合同后劳动者通常可以不干。
一般情况下,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
这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基于此通知义务的履行,劳动者可以离职。不过,若因劳动者突然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比如未完成工作交接导致用人单位工作混乱、业务延误等,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所以,虽然可以不干,但最好依法定程序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纠纷。
三、签了劳动合同不给员工可以离职吗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但仅以此为由直接离职存在风险。若员工自行离职,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正确做法是先与单位沟通,要求其交付劳动合同。若沟通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责令单位改正。经劳动监察责令改正后,单位仍不交付的,员工可再考虑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当面临签了劳动合同却不按合同执行的情况时,劳动者不必惊慌。首先,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友好协商,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若协商不成,劳动者有权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在劳动仲裁过程中,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作记录、工资条等,以证明用人单位存在违约行为。通过法律手段,不仅能促使用人单位履行合同,还可能获得相应的赔偿。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呢?如果对于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合同执行问题、准备哪些证据等还有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你提供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