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确定联营合同纠纷管辖
联营合同纠纷管辖确定如下:
首先,有约定从约定。若联营合同中有明确约定管辖法院,只要该约定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就依约定确定管辖法院。
其次,若无约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联营合同履行地,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比如,法人型联营合同,由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合伙型联营合同,以其注册登记地为合同履行地;协作型联营合同,以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总之,确定联营合同纠纷管辖,先看约定,无约定则按法定的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规则来确定。
二、联营合同纠纷中被告住所地如何认定
在联营合同纠纷中,被告住所地认定遵循一般规则。若被告为自然人,其住所地通常是户籍登记的居住地;若其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以经常居住地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就医治病的地方除外。
若被告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地。若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则以其注册地或登记地为住所地。
实践中,要准确认定被告住所地,可能需收集户籍证明、居住证明、办公场所证明等相关证据,以保障诉讼程序顺利进行。
三、联营合同纠纷诉讼主体资格如何认定
联营合同纠纷诉讼主体资格认定需分情况。法人型联营,即组成新的法人实体,该法人具有独立诉讼主体资格,以其自身名义参与诉讼。
合伙型联营,未组成新法人,联营各方是诉讼主体。可共同作为原告或被告;也可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行为对全体联营方发生效力。
合同型联营,联营各方保持独立,各自以自身名义对外经营,发生纠纷时,各联营方分别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以自己名义参与诉讼。
若联营体已歇业、被撤销或吊销营业执照,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诉讼主体,如清算组织、负责清算的主体等。需依据具体联营形式及实际情况准确认定诉讼主体资格。
当探讨如何确定联营纠纷管辖时,其实背后还有相关的重要要点需了解。联营合同纠纷案件地域管辖的确定与合同履行地密切相关,若合同未实际履行,且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另外,对于联营各方因联营体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组成等管理方面的问题发生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你是否曾面临联营纠纷管辖确定的难题呢?若对于联营纠纷管辖的特殊情况、管辖异议处理等问题仍有疑惑,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