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纠纷 > 欺诈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欺诈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5 · 1515人看过
导读:欺诈行为需承担多种法律责任。民事方面,欺诈方要承担赔偿责任,如返还财产、折价补偿或赔偿损失等,以弥补被欺诈方损失;行政上,依据相关法律,可能会被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刑事上,若构成犯罪,可能涉嫌诈骗罪等罪名,成立后会面临有期徒刑等刑罚,还会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具体责任依情况判定。
欺诈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一、欺诈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如下:

民事责任欺诈方应承担赔偿责任,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等,以弥补被欺诈方损失。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可能会面临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处罚

刑事责任:若欺诈行为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可能涉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罪名,一旦罪名成立,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刑罚,并处罚金没收财产

具体责任承担方式及程度,需依欺诈行为具体情况、造成后果及法律规定综合判定。

二、欺诈行为中受害者有哪些法律维权途径

欺诈行为的受害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协商和解:直接与欺诈方沟通,要求其承担退款赔偿等责任。这种方式成本低、效率高,能快速解决问题。

投诉举报:向市场监管、消协等相关部门投诉,由这些部门介入调查并调解。若欺诈涉及特定行业,也可向该行业主管部门举报。

仲裁:若双方事前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可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仲裁一裁终局,程序相对灵活。

诉讼:收集合同、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证据向法院起诉。若欺诈行为构成犯罪,受害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欺诈方刑事责任,同时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三、欺诈行为引发的合同纠纷法律如何判

依据《民法典》,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若合同被撤销,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若受欺诈方不主张撤销合同,合同有效,欺诈方需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方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法院会结合具体案情,包括欺诈的程度、造成的损失等,依法作出公正判决。

当探讨欺诈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时,除了常见的民事赔偿等责任,还有其他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欺诈行为若构成犯罪,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像数额较大的诈骗犯罪会被处以有期徒刑等刑罚。而且欺诈导致的合同纠纷中,除了赔偿损失,合同的效力也可能被判定无效或可撤销。如果你在遭遇欺诈事件后,对刑事追责的流程、合同效力判定后的后续处理,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等方面存在疑问,别让困惑困扰自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员会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
更多

合同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