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不能诉讼的情形包括哪些

不能诉讼的情形包括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08 · 1974人看过
导读:通常不能诉讼的情形有以下几种:一是存在法律规定的仲裁前置情况,未经仲裁不能直接诉讼;二是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权利人时效届满后丧失胜诉权,法院一般不保护;三是属于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未经行政处理不能直接诉;四是没有明确被告或无具体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的,法院一般不予受理。当事人诉前应审查自身是否符合诉讼条件。
不能诉讼的情形包括哪些

一、不能诉讼的情形包括哪些

以下几种情形通常不能诉讼:

存在法律规定的仲裁前置情况,像某些纠纷得先经仲裁机构仲裁,对裁决不服才可诉讼,没仲裁过不能直接诉。

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未行使权利,时效届满后丧失胜诉权,法院一般不保护。

属于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应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再诉,未经行政处理不能直接诉。

没有明确被告或无具体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的,法院难以确定诉讼对象和内容,一般不予受理。

总之,不能诉讼的情形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诉前要仔细审查自身是否符合诉讼条件。

二、不能申请法律援助诉讼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法律援助法》等相关规定,以下情形通常不能申请法律援助诉讼:

1.申请人经济状况不符合当地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法律援助旨在帮助经济困难群体,若收入等条件超出标准,一般不予受理。

2.所申请事项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如主张一般性的精神损害赔偿,或非因劳动争议等法定情形而单纯索要奖金、福利等。

3.申请事项已超过法定时效。如诉讼时效已过的民事纠纷等。

4.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申请。一经查实,不仅会拒绝申请,还可能依法追究责任

5.案件已审结且判决已生效,当事人无正当理由再次就同一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

三、不可提起诉讼的法定特殊情形有哪些

依据《民事诉讼法》等规定,不可提起诉讼的法定特殊情形主要有:

1.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不属民事诉讼受案范围,当事人不应提起民事诉讼

2.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依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可向法院起诉

3.应先经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未经处理直接起诉,法院不受理。如劳动争议需先经劳动仲裁。

4.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生效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法院不予受理。

5.依法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如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或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请求的除外。

当我们探讨不能诉讼的情形包括哪些时,其实这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考量。比如一些法律规定的特殊纠纷,像劳动争议需先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未经仲裁不能直接诉讼。还有一些涉及身份关系确认的案件,比如亲子关系确认纠纷,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符合诉讼条件。另外,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法院通常也不再受理。你是否遇到过类似不能诉讼的情况,对此感到困惑呢?如果对于不能诉讼的具体情形、如何避免错过诉讼时效等问题还有疑问,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 “立即咨询” 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