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证据调查 > 民事诉讼举证期是多少天

民事诉讼举证期是多少天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02 · 2021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通常为15天,从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与应诉通知书次日起算。双方可协商并经法院准许延长举证期限,法院也能依案件情况指定。若当事人提交证据有困难,可在期限届满前申请延期,由法院决定是否准许。超期提交的证据,除非对方同意质证,否则法院可能不采纳,规定旨在保障诉讼公平公正。
民事诉讼举证期是多少天

一、民事诉讼举证期是多少天

1.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通常是15天。从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与应诉通知书的第二天开始算哩。

2.双方当事人能商量着,经法院准许就可以把举证期限延长,法院也能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指定举证期限。

3.要是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有困难,能在期限届满前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法院会根据情况决定准不准。

4.要注意,超过举证期限提交的证据,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不然法院可能不会采纳。总之,这举证期限规定就是为了让诉讼更公平公正,让双方都有足够机会提供证据支持自己主张。

二、民事诉讼逾期举证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一、民事诉讼举证期是多少天

在民事诉讼中,逾期举证可能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法院可责令说明理由,若理由成立,采纳该证据;若理由不成立,法院可根据不同情形处理。

若当事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法院应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罚款。

若当事人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法院应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法院可予支持。

三、民事诉讼超举证期证据是否有效

民事诉讼超举证期提供的证据是否有效需分情况判断。

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若理由成立,该证据有效,应采纳。例如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无法按时举证。

若当事人拒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成立,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处理。对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法院可不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应当采纳,不过会对当事人予以训诫、罚款。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法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所以,超举证期的证据不一定无效,关键看逾期理由及与案件基本事实的关联性。

在探讨民事诉讼举证期是多少天这个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它会因案件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这只是基础内容,更深入的是,在举证期内未能充分举证会有怎样的后果呢?比如是否会影响自己主张的权利实现,法院又会依据什么规则来判定呢?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重要方面。如果你对民事诉讼举证期还有更多疑问,像举证期的延长条件、逾期举证补救措施等,别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这里有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详细解答,助你在民事诉讼中明晰权利与义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站地图

诉讼仲裁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证据调查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证据调查最新文章

遇到证据调查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