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伤赔偿 > 工伤鉴定 > 工伤后多久做伤残鉴定

工伤后多久做伤残鉴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0 · 2024人看过
导读:个体遭受工伤后,通常建议在三个月后进行伤残鉴定。这是因为需要确保伤者的病症已得到基本控制与治愈,特别是骨折等损伤。三个月的治疗期后,大多数骨折患者的病情可实现全面治愈,因此此时进行伤残鉴定最为适宜。鉴定完成后,根据等级标准,伤者可获得相应的法定伤残赔偿。
工伤后多久做伤残鉴定

一、工伤后多久做伤残鉴定

于个体遭受工伤伤害事件之后,通常会建议在三个月之后进行相关的伤残鉴定工作。

之所以将时间安排在此期限内,是因为在进行伤残鉴定过程中,必须保证伤者的病症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控制与治愈,特别是对于骨折等损伤问题,更需要确保其恢复到一定程度上,方可进行鉴定活动。

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部分医生根据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和患者的实际康复进度,普遍认为经过大致为期三个月的治疗,绝大多数骨折患者的病情都能实现全面治愈。

因此,从临床医学角度而言,三个月乃是进行伤残鉴定的适宜时机。

在完成伤残鉴定工作之后,根据通过鉴定的等级标准,伤者即可获得相应的法定伤残赔偿款项。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二、工伤后多久做伤残鉴定

1、工伤后60日内做伤残鉴定,必要时可延长30日。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可以进行伤残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2、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工伤后多久做伤残鉴定”,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网站地图
更多

工伤鉴定最新文章

遇到工伤鉴定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