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消费权益 > 消费法律法规55条

消费法律法规55条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4.25 · 2026人看过
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如果商家有欺诈行为,应按照消费者要求赔偿损失,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如果商家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仍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生命健康严重损害,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按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商家承担不超过实际损失两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消费法律法规55条

一、消费法律法规5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明确指出,商家在经营过程中产生欺诈行为时,应依据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对其遭受的损失进行相应的补偿,补偿金额需遵循该商品或服务的售价或收费标准,按倍数增长;

若补偿金额无法达到五百元人民币,则应补足至五百元人民币。

同时,如果法律对此做出了特殊规定,商家亦需依法按规定执行。

然而,当商家明明知道自己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存有质量问题却仍向消费者提供,导致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群体的生命安全或身体健康遭受严重伤害时,受害者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与第五十一条等相关法律法规向商家提出索赔请求,不仅能获得实际损失的赔偿,还可以请求超过实际损失两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

、第五十一条

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二、消费贷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消费贷是不是夫妻共同债务,分情况:

1、夫妻一方借钱做生意,一般是属于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所以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的财产偿还。

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共同债务。《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

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消费法律法规55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网站地图

更多#消费权益相关

  • 386次阅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如果商家有欺诈行为,应按照消费者要求赔偿损失,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如果商家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仍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生命健康严重损害,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按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商家承担不超过实际损失两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2024-03-08 936次阅读
  • 2023.03.01 17276次阅读
  • 401次阅读
  • 新消法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4-02-22 1081次阅读
  • 2023.03.07 132016次阅读
  • 1411次阅读
  • 如较为常见的以次充好、掺假掺假、采购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以及雇佣其他人员作出一系列引人误解的销售诱骗等都属于该范畴之内。 另外,有些经营者还会进行错误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甚至是出售国家已经明确禁止销售的产品。
    2024-03-03 1132次阅读
  • 2023.03.02 29885次阅读
  • 47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消费权益最新文章

遇到消费权益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