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法院解除保全裁定的适用情形有哪些

法院解除保全裁定的适用情形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4 · 4406人看过
导读:法院作出解除保全裁定的适用条件是,申请人主动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或者申请人申请撤诉,并且撤诉申请已经经过人民法院的准许,被申请人提供了相应数额的担保,被申请人已经履行了相关义务等情形,法院要在裁定书中告知解除保全的具体原因。
法院解除保全裁定的适用情形有哪些

一、法院解除保全裁定的适用情形有哪些?

1、申请人自愿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或申请人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撤诉并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

2、被申请人提供了相应数额的可供执行的财产担保,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对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人民法院应当严格审查,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可以是现金担保、实物担保,也可以是资信可靠的保证人出具的保证书。无论何种担保,要以人民法院易于控制和便于执行为标准。担保金额要与保全财产的价值或申请人请求的价值相当。实践中,担保一般是现金或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资信很好的大型企业出具的担保。另外,向人民法院提供的担保应是无条件、无期限、不可撤销的,否则不予接受。若担保人提供了金额不足的担保,可以接受,但仅对相应价值解除保全,而对与不足部分相当的财物,继续实施保全措施。

3、有其他应当解除保全措施情况发生的,如当事人已自觉履行了调解书或判决书所确定的给付义务,或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或上级法院发现采取保全措施明显错误的等,均应依法及时解除财产保全。

二、财产保全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1)属于单方法律行为。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司法程序中的担保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书或保证书,向法院交付担保财产。担保书或保证书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一经出具即发生法律效力,不需要订立担保合同。经济活动和民事关系中的担保系双方法律行为或三方法律行为,属于合同关系,特别情形中才存在单方法律行为,如银行保函。

(2)向人民法院提供。经济活动、民事关系中的担保是民事行为,由当事人意思自治决定,不能强迫。司法程序中的担保系向法院提供,或者是法院“责令”当事人提供,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被担保的诉讼当事人虽然也因担保行为受益,但不具有担保关系当事人身份。

(3)需法院审查认可。

司法程序中的担保必须得到法院的认可,法院对担保的审查认可是担保可得执行的必要条件。担保人向人民法院出具担保书或保证书,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其生效无须以法院认可为条件,但法院因主导司法程序而具有审查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职能,如法院不接受当事人提供的担保,即便受益人同意(如强制执行中的担保),该担保也不能执行,担保目的亦不能实现。

总的来说,财产保全本身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法院不会无故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一旦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当然也不会随便解除,这里要注意,如果申请人提供了虚假的证明材料,让法院采取了相关的保全措施,对于给被申请人造成的财产损失,是由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的。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判决执行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判决执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