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食品监管渎职罪认定是怎样的?

食品监管渎职罪认定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3.28 · 1584人看过
导读:食品监管渎职罪认定是根据其构成要件来进行判断,也就是说在客体要件当中必须要侵犯到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而在客观表现几个方面为滥用职权或者是玩忽职守主体是特殊主体,也就是负有相关的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故意或者是过失。

一、食品监管渎职罪认定是怎样的?

食品监管渎职罪认定可以从其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客体要件

渎职罪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渎职犯罪行为不仅会侵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严重损害国家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信,妨碍国家基本职能的实现,而且还会侵犯公共的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多数情况下还会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食品监管渎职行为也属于渎职犯罪,故本罪的客体可认定为食品监管机关的正常监督管理活动,同时侵犯公共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相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发生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具体而言,本罪的渎职行为可分为滥用职权行为和玩忽职守行为两种类型。

食品监管渎职罪的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可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中的一种类型。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存在身份论和公务论的争议。身份论认为,国家工作人员犯罪是一种职务型犯罪,作为犯罪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而公务论则认为,犯罪主体是否国家工作人员,应以是否从事公务来决定,而不问其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资格身份,故对于本罪主体需要结合渎职罪的一般规定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予以认定。

食品监管渎职罪的主观要件

本罪的渎职行为可分为滥用职权行为和玩忽职守行为两种类型,所以,对于本罪的主观方面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予以认定。对于“玩忽职守型”的食品监管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学界并无争议,认为其主观方面为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玩忽职守的行为可能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二、食品监管渎职罪如何处罚?

《刑法》第四百零八条 之一 【食品监管渎职罪】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的食品监管是非常的重要的,因为一旦在这个环节当中出现一些差错的话,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危害性,比如说导致人体健康受损,或者说是导致人员死亡,所以如果食品监管渎职的话,将构成犯罪。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热门文章

  • 冒用公司名义签订合同已经构成无权代理,严重者还可能触犯刑法遭到刑责。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73804次阅读2022.07.28
  • 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行为人,在伤害故意支配下实施了伤害行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达到轻伤程度的,即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
    13998次阅读2022.07.28
  • 非法拘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2、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3、非法拘禁他人,并实施捆绑、殴打、侮辱等行为的。4、非法拘禁,致人伤残、死亡、精神失常的。
    7787次阅读2022.07.28
  • 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提供资金账户的。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3、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4395次阅读2022.07.28
  • 成立条件1、行为对象:任何他人(包括妇女、儿童和婴幼儿乃至行为人的子女或者父母)。2、危害行为:绑架的实质是使被害人处于行为人或第三者的实力支配之下(绑架不要求使被害人离开原来的生活场所)。
    4250次阅读2022.07.28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