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使用假币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使用假币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8.05 · 1462人看过
导读:使用假币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侵犯到了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客观方面的表现是使用假币数额较大,本罪的犯罪主体也是一般主体,主观要件表现为当事人出于故意。正常人在知道是假币的情况下都是选择报警的,国家根本不允许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一、使用假币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

持有、使用假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持有或者使用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危害或已经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二)客观要件

持有、使用假币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1、持有,是指控制、掌握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具体来说,它既可以是行为人把伪造的货币带在身上、藏在家中或其他地方,也可以是把伪造的货币委托他人保管,处于自己支配的范围之内。不管行为人持有伪造的货币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只要能证明行为人确实掌握、控制了一定数额的伪造的货币,即符合本罪的行为特征。

2、使用,是指将伪造的货币冒充真币而予以流通的行为。一般来说,接受货币的对方并不知该货币属于伪造的货币,因此这种使用带有欺骗的性质。至于使用的具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有的用以购买商品,有的用之偿还债务,有的借予他人,甚至有的充当赌资等。具体使用方法不影响本罪的行为方式特征。

(三)主体要件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持有、使用伪造货币的行为都可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持有、使用假币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非法持有与使用,如受他人的蒙蔽、欺骗误以为是货币而为之携带或保管的,在出卖商品、经济往来等活动中误收了伪造的货币后不知道而持有或使用的等,因不具有本罪故意而不构成本罪。

但误收后发现为伪造的货币仍继续持有或使用的,仍可构成本罪而按本罪论处。所谓明知,既包括对伪造的货币的确知,即完全知道所持有、使用的货币是伪造的,也包括对伪造的货币的可能知,即对持有、使用的货币虽然不能完全肯定是伪造的,但却知道其有可能是伪造的。

二、使用假币罪量刑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明知是假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总面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总面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假币通常是不构成犯罪的,当事人很有可能也是在日常交易的过程当中不小心收到了假币,如果明知是假币还大量使用,那使用假币的当事人当然也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至于说伪造假币,这当然也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2021.02.25 371次阅读
  • 使用假币罪的构成需满足:1、主体: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方面: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非法持有与使用;3、客体:国家货币管理制度;4、客观方面: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2022.04.25 1152次阅读
  • 使用假币数额达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及以上,并且是明知是假币而是用,才构成犯罪,否则就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根据法律规定,使用假币罪的“数额较大”指假币总面额达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
    2022.08.14 28893次阅读
  • 2021.03.08 396次阅读
  • 使用假币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使用假币罪由下列要件构成:1、使用假币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2、主观要件即行为人持有故意的心理态度;3、客体要件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4、客观要件即行为人实施了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
    2022.04.15 1438次阅读
  • 对于使用假币的行为,根据我国有关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如果假币的面额超过了4000元的,那么可以认定构成使用假币罪。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立案标准,那么可以按照一般违法行为进行处理,给予行为人治安管理处罚。因此,使用假币是否构成犯罪,要看是否达到了法定的立案标准要求。
    2022.08.11 1767次阅读
  • 2021.03.10 412次阅读
  • 使用假币总面值在四千元以上就会构成使用假币罪。明知是假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形,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1.09.29 1416次阅读
  • 对于使用假币的行为,根据我国有关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如果假币的面额超过了4000元的,那么可以认定构成使用假币罪。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立案标准,那么可以按照一般违法行为进行处理,给予行为人治安管理处罚。因此,使用假币是否构成犯罪,要看是否达到了法定的立案标准要求。
    2022.08.11 1313次阅读
  • 2021.03.09 372次阅读
  • 使用假币罪需要以下构成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持有、使用伪造货币的行为都可构成本罪。
    2020.12.17 1395次阅读
  • 1、使用假币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使用伪造货币危害或者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碍国家货币管理制度;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伪造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使用伪造货币可以构成;4、主观上只能出于故意。
    2022.08.09 1713次阅读
  • 2021.03.17 424次阅读
  • 符合以下要件确定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第一、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为故意;第二、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第三、客体要件: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第四、客观要件:客观方面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2022.03.22 977次阅读
  • 对于使用假币的行为,根据我国有关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如果假币的面额超过了4000元的,那么可以认定构成使用假币罪。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立案标准,那么可以按照一般违法行为进行处理,给予行为人治安管理处罚。因此,使用假币是否构成犯罪,要看是否达到了法定的立案标准要求。
    2022.08.12 224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 1、决水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4、犯罪主观上是故意的,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1428次阅读2022.09.28
  •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复杂的对象,不仅侵犯了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也侵犯了大多数不特定人的健康权利;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和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生产和销售假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个人和单位;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1678次阅读2022.09.28
  • 虐待罪侵犯的客体是由人身权利和平等权利组成的复杂客体。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才能构成犯罪。对于情节不恶劣,后果不严重的行为,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
    1811次阅读2022.09.28
  • 1、运输假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2、 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运输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4、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
    1892次阅读2022.09.28
  • 1、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催收非法债务(注意:不是非法催收合法债务)。2、客观上实施了暴力或软暴力行为。3、催收的必须是非法债务。4、催收行为必须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1274次阅读2022.09.28

刑事犯罪辩护专题解读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