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义上讲,“恶意透支”是指信用卡持有人在超出其信用卡所允许限额或有效期限的情况下进行高消费、取现、转账等行为,且在此基础上,经过发卡行两次有效地催缴服务后,该持卡人员仍然未能按照约定归还欠款达三个月以上的行为。在具体判断某一透支行为是否构成恶意透支时,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持卡人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其次,持卡人是否采取了规避或逃避催缴的措施。
根据信用卡业务的相关管理规定,若恶意透支的金额在五万元人民币以下,那么这种情况一般被认定为“数额较小”;若该金额在五万元人民币以上,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下,通常被视为“数额较大”;而一旦超过了五十万元人民币,那么就会被归类为“数额巨大”。要是恶意透支的金额达到了五百万元人民币以上,这种情况就属于“数额特别巨大”。通常来说,恶意透支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就足以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了。
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指持卡人超过规定额度大量透支或长期拖欠,银行两次催款超过三个月仍未还款。如明知无力支付仍大额透支、透支后逃逸等。该行为给银行造成损失,破坏金融环境,影响公共秩序。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因此,以上情况均不属于恶意透支范畴。
恶意透支的刑事责任需综合考量多个因素,例如透支金额、银行催缴后是否还款以及主观意图等。一般来说,如果透支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并且在银行两次催缴后超过三个月仍未还款,就会被视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所规定的“恶意透支”,从而构成信用卡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