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1.普通
诉讼时效概述
普通
诉讼时效期间通常是三年。
当这三年的
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就拥有了
诉讼时效抗辩权,这意味着在
诉讼中,义务人可以以此为由拒绝履行相应义务。
2.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
不过,存在一些法定情形会让诉讼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
比如,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这可能是通过书面信件、电话沟通等方式,明确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可能是口头承诺或者以书面协议的形式表明会履行;
权利人提
起诉讼或者
申请仲裁,这是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3.中断后的时效计算
一旦出现这些法定事由使诉讼时效中断,从该事由发生时起,诉讼时效期间就会重新开始计算。
后续就不再受之前已届满三年的限制,而是重新开启一个新的三年诉讼时效期间。
4.结论
所以,判断诉讼时效经过三年后能否续上,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情形。
如果有,诉讼时效重新计算,仍然有效;
如果没有,义务人就可以主张
诉讼时效抗辩。
案情回顾:小朱曾
借给小李5万元,约定1年后归还。借款到期后,小李未还钱,小朱也未催要。三年诉讼时效快过的时候,小朱向小李发消息要求还钱,小李回复称会尽快还款。之后又过了两年,小朱见小李仍未还钱,便将其诉至法院。小李认为诉讼时效已过,自己无需还款,双方因此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1、一般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本案中最初借款到期后三年,若无其他情况,诉讼时效届满,小李可获诉讼时效抗辩权。
2、但小朱在诉讼时效快过的时候向小李提出履行请求,小李也同意履行义务,这属于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情形。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所以此时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新的三年,小朱起诉仍在诉讼时效内,小李的抗辩不成立。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