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合同纠纷精选解答 > 合同诈骗中的其他虚构事实怎么认定

合同诈骗中的其他虚构事实怎么认定

时间:2025.09.05 标签: 合同事务 合同纠纷 阅读:1348人
律师解析:
合同诈骗里的“其他虚构事实”,指在签合同履行合同期间,用编造等办法弄出虚假情况,让对方犯错,做出不利决定。
认定时要考虑:
虚假性:
所讲的事客观上不存在,像没货却谎称有货卖。
欺骗性:
能让对方产生错误认知,比如夸大履约能力骗对方签约。
因果关系:
对方因虚构事实才签或履行合同。
主观故意
行为人明知虚假,为占财物故意这么做。
判断时要结合案情综合考量。

案情回顾:

小朱与小胡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小朱在合同中声称自己有大量货物待售,能及时供货,小胡基于此与其签约并支付了货款。但实际上小朱根本无货物来源,无法履行合同。小胡发现后,认为小朱构成合同诈骗,而小朱则称只是暂时供货延迟,并非诈骗。

案情分析:

1、小朱声称自己有大量货物待售,但客观上无货物来源,其行为具有虚假性,符合认定“其他虚构事实”的条件之一。
2、小朱夸大自身供货能力,具有使小胡陷入错误认识的可能性,体现了行为的欺骗性。
3、小胡基于小朱虚构有大量货物待售这一事实,作出了签订合同并支付货款的决定,存在因果关系。
4、小朱明知无货物来源还故意如此表述,主观上有非法占有小胡货款的故意。综合来看,小朱构成“其他虚构事实”的合同诈骗行为。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李朝律师

上海国翎(西安)律师事务所

李朝律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主要专业领域:合同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征迁补偿,婚姻家庭,执业以来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上百起,办案经验丰富,作风务实,思维敏捷,善于换位思考、高效沟通。执业期间坚持正义,精于钻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深得当事人信赖和认可

立即咨询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