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因
根本违约而导致合同提前解除(尽管合同尚未到期)的情形,首要任务便是确定违约方的违反应不实已达到了根本违约的程度。
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非违约方就拥有了
解除合同的正当权益。
解约之后,未经履行的部分将无需继续执行;但是,对于已经完成的部分,则需依据实际履行状况以及合同的本质特性来进行区分处理。
当事人可以选择请求
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适当的补救措施,并且还有权向对方索取相应的
赔偿损失。
在主张自己的权利时,务必妥善保存相关的
证据材料,例如合同文本、证明
违约行为存在的证据、以及证明所遭受损失的证据等等。
与此同时,还应当依照合同中约定的
争议解决途径,比如
仲裁或者
诉讼程序,尽快地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对根本违约的判定有着严谨的标准,需要结合诸多复杂的因素进行深度分析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