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专题 > 劳动纠纷专题 > 劳动合同专题 > 解决劳动合同纠纷的方法有哪些

解决劳动合同纠纷的方法有哪些

解决劳动合同纠纷的方法有哪些
新员工入职到新的单位时候,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了才保障自己的劳动关系的合法性,要是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自己的权益就可能会受到公司的侵犯。《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当事人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2024-05-27 11:50:30 已帮助2220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解决劳动合同纠纷的方法有哪些
1.和解:
和解乃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自主达成协议的方式来化解因合同关系产生的纷争;
2.企业调解:
对于未能通过平等协商就合同纠纷达成一致意见的合同各方当事人,可以请求相关机构进行调解处理。
譬如,若其中一方或者多方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则可以申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介入调解。
在此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行政干预;
当提出调解请求的当事人也包括合同监管机构、仲裁机构乃至法庭在内的话,这些机构也都将适宜地承担起必要的调解任务。
3.仲裁:
倘若合同当事人在没有达成和解协议的情况下选择拒绝调解,他们则可以按照合同中所载明的仲裁条款或者在纠纷发生之后所签署的仲裁协议,向适当的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申请。
仲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提交仲裁之前必须先得到双方当事人的共同同意;
其次,仲裁通常需要借助一个具备中立立场的第三者来处理争议,而且这种第三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法院;
另外,仲裁的结果具备法律约束力,无论是哪一方当事人违背了仲裁裁定书的内容,均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最后,仲裁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以及便捷性,这使得整体的处理流程相较于诉讼更为简便快捷,从而有效降低了解决争议所需的成本。
此外,许多仲裁程序并不像诉讼程序那样繁琐复杂,诸多环节都可以进行精简。
同时,仲裁执行一裁终局制度,不同于将案件上诉至二审,有助于迅速解决相关争端;
此外,由于大部分国家的仲裁法与仲裁规则都明确规定了仲裁员及其秘书人员的保密责任,因此当事人的商业机密以及贸易行为将会受到良好保护,不会因为仲裁程序的进行而出现泄漏。
4.法院起诉:
然而,即使合同中没有附随仲裁条款,双方也未曾在事后达成任何形式的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仍然可以就合同纠纷向法院提出诉讼,希望能够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规定,按照相应的诉讼程序接受并审理此类劳动争议纠纷案。
基于某些合同性质的特殊性,如涉及到国际贸易合同纠纷的部分,解决问题时可能需要引用境外法律,而非我国现行有效的合同法规等相关条例。《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