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专题 > 行政类专题 > 行政诉讼专题 > 行政诉讼最长多久开庭

行政诉讼最长多久开庭

行政诉讼最长多久开庭
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依法享有广泛的、平等的诉讼权利,同时也承担必要的诉讼义务。当事人享有诉讼权利,是为了维护其合法权益,当事人履行诉讼义务,是为了维护诉讼秩序,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行政诉讼对保障一个国家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确保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利免受行政权力的侵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24-05-25 18:40:06 已帮助1723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行政诉讼最长多久开庭
在接到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申请之后,作为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其审理案件所需的最长期限为六个月,并须在此期间内如期召开庭审会议,并且依法做出判决。
若法院决定采用简易审判程序进行审理,则应当在四十五天之内立即组织开庭,并本着公正、高效、迅速的原则完成案件的审理和裁决工作。
关于具体的开庭日期,将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并及时通知所有诉讼参与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第八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