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未签劳动合同不影响工伤认定,关键在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即便没有签订合同,职工因工作原因受伤,依然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可参考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证言等材料。职工、近亲属或工会组织可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劳动关系证明材料。社保行政部门会调查核实后作出认定结论,若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需承担举证责任。
为保障自身权益,职工应注意保留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条、工作牌等。用人单位也应规范用工,及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降低双方风险。
2025-11-22 09:42:0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认定工伤的关键在于劳动关系,即使未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职工因工作受伤就可申请工伤认定。这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不局限于书面合同形式。
(2)证明事实劳动关系有多种参考依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和其他劳动者证言等。这些材料能从不同方面反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实际用工关系。
(3)职工、其近亲属或工会组织可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要提交劳动关系证明材料等。社保行政部门会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认定结论。
(4)若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需承担举证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
提醒:
在收集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时要注意其真实性与有效性。不同工伤情况对应解决方案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11-22 08:06:50 回复
咨询我
(一)收集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证言等,以此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二)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由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
(三)若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职工无需过度担心,此时用人单位需承担举证责任。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2025-11-22 07:24:15 回复
咨询我
1.未签劳动合同也能认定工伤,关键在于存在劳动关系,没签合同不影响其成立,因工作受伤可申请认定。
2.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可参考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等。职工、近亲属或工会组织可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提交证明材料。
3.社保行政部门调查核实后作结论,若单位不认为是工伤,需承担举证责任。只要证明劳动关系和符合工伤条件,未签合同不阻碍认定。
2025-11-22 07:18:2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未签劳动合同也能认定工伤,关键在于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及符合工伤条件。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关系是认定工伤的核心要素,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成立。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职工因工作原因受伤就可以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事实劳动关系时,可以参考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职工、其近亲属或者工会组织能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提交劳动关系证明材料等。社保行政部门会调查核实并作出认定结论,若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则需承担举证责任。所以,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不阻碍工伤认定。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对工伤认定流程和相关法律问题有疑问,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2025-11-22 05:59: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