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依据民事权利处分原则,合同里守约方在违约情况出现后,对要求违约方担责的权利具有处分权,这是私权范畴。
(2)守约方有自主选择权,既能够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也能放弃追责。
(3)需保证放弃追责是守约方真实意愿,若存在受欺诈、胁迫等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放弃追责的行为可能会被撤销。
提醒:
守约方放弃追责要确保是真实意思,避免因欺诈、胁迫等做出错误决定。若情况复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11-15 06:51:10 回复
咨询我
(一)守约方应明确自身权利,清楚在对方违约后自己拥有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且能自由决定是否行使。
(二)在决定放弃追责时,要确保是自己真实的想法,避免受到欺诈、胁迫等情况影响。若不确定是否受不当影响而做出放弃决定,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三)若事后发现放弃追责的决定是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形下做出的,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通过法律途径撤销该放弃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5-11-15 05:34:42 回复
咨询我
1.守约方可自主决定是否追究违约方责任。依据民事权利处分原则,守约方在违约行为发生后,对要求违约方担责的私权有处分权。
2.守约方有两种选择,一是要求违约方继续履约、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二是放弃追责。
3.放弃追责需是守约方真实意愿。若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放弃行为可能被撤销。
2025-11-15 04:55:0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守约方可以放弃对违约方的追责,但放弃行为需是真实意思表示,受欺诈、胁迫的放弃可能被撤销。
法律解析:
依据民事权利处分原则,当事人能对自身民事权利进行处分。在合同关系里,违约行为出现后,守约方因违约事实拥有要求违约方担责的权利,这属于私权。所以,守约方有自主决定权,可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也能放弃追责。不过,法律要求放弃追责必须是守约方真实意思的体现。若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该放弃行为就可能被撤销,以保障守约方的合法权益。若在合同履行中遇到类似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更精准的法律建议。
2025-11-15 03:08:16 回复
咨询我
1.守约方基于民事权利处分原则,对违约方的追责权有自主处分权。在合同关系里,违约发生后守约方有要求违约方担责的私权,可自行决定是否行使该权利。
2.守约方有两种选择,一是要求违约方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责任;二是放弃追责。
3.但放弃追责需是守约方真实意思表示。若存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况,放弃追责的行为可能被撤销。
解决措施和建议:
-守约方做决定前应谨慎考虑自身权益和未来影响。
-若放弃追责,最好以书面形式明确表达,避免后续纠纷。
-若怀疑放弃行为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及时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2025-11-15 01:46: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