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合同造成损失赔偿没有固定统一上限。损失赔偿额一般要等同于违约造成的损失,涵盖合同履行后可获利益,不过不能超出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预见的违约可能致损范围。
(2)当当事人约定了违约金,若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依当事人请求适当减少。以违约金过高请求减少的,通常以违约金超损失30%为标准适当调整。
(3)若未约定违约金,则以实际损失为基础进行赔偿。
提醒:
签订合同时,应合理约定违约金条款。若认为违约金不合理,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调整。不同案情赔偿情况有别,建议咨询以深入分析。
2025-10-29 09:09:07 回复
咨询我
(一)当合同中有约定违约金时,如果觉得违约金过高,可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适当减少,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来进行调整。
(二)若合同未约定违约金,以实际损失作为赔偿的基础。
(三)无论有无约定违约金,损失赔偿额都应相当于违约造成的损失,包含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能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能预见或应预见的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2025-10-29 08:51:09 回复
咨询我
1.合同损失赔偿上限不固定,一般赔偿额要和违约损失相当,含合同履行可得利益,但不超违约方可预见的损失。
2.若约定了违约金,过高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依请求适当减少,通常超损失30%的部分可调整。
3.没约定违约金,就按实际损失赔偿。
2025-10-29 08:40:2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合同造成损失赔偿上限无固定标准,赔偿额通常按违约造成的损失算,含履行合同可得利益,不超违约方预见范围;有约定违约金且过高可调整,无约定则按实际损失赔偿。
法律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损失赔偿以弥补受损方损失为原则。赔偿额包含因违约导致的直接损失和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能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能预见的损失范围。若当事人约定了违约金,当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依请求适当减少,一般以违约金超过损失30%为调整标准。若未约定违约金,则以实际损失为赔偿依据。这体现了法律既保障受损方权益,又防止赔偿过度。如果在合同损失赔偿方面遇到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10-29 08:07:00 回复
咨询我
1.合同造成损失赔偿无固定统一上限,损失赔偿额一般应等同于违约造成的损失,涵盖合同履行后可获利益,不过不能超出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预见的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2.若约定了违约金,当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依当事人请求适当减少,以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30%为标准。
3.未约定违约金时,以实际损失为基础赔偿。
建议: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应合理预估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谨慎约定违约金数额。出现纠纷时,受损方要及时收集实际损失证据,若认为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可通过合法途径请求调整。
2025-10-29 07:5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