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判决生效时间。一审判决在送达之日起15日内未上诉则生效,二审判决送达时生效。需留意时间节点,确定判决是否已生效。
(二)关注履行期限。若对方未在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内履行义务,可进入强制执行申请流程。
(三)把握申请执行期间。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根据法律文书履行情况确定起算点。
(四)选对申请法院。可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1.一审判决,当事人在判决书送达15日内未上诉,判决生效;二审判决,送达时生效。判决生效后,一方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2.申请执行的时间是两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最后一日算;分期履行的,从每次履行期最后一日算;未规定履行期的,从文书生效日算。
3.在申请执行时效内,可向一审法院或同级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
结论:一审判决送达15日内未上诉或二审判决送达时生效,生效后一方未履行义务另一方可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期间为两年,可向一审法院或同级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
法律解析:根据相关法律,一审判决有15日上诉期,未上诉则生效;二审判决送达即生效。判决生效后具有强制执行力,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有权申请强制执行来保障权益。申请执行期间的计算方式根据法律文书对履行期限的规定不同而有所区别。规定了履行期限的从最后一日起算,分期履行的从每次最后一日起算,未规定的从生效日起算。当事人可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如果大家在判决执行方面遇到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有效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一审判决在送达之日起15日内当事人未上诉则生效,二审判决自送达时生效。判决生效后,若一方未在履行期限内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1.申请执行期间为两年,计算方式分三种情况。若法律文书规定了履行期间,从最后一日起算;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算。
2.当事人应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内,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建议当事人密切关注判决上诉期和履行期,一旦对方未履行义务,及时在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间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1)一审判决有15天上诉期,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未上诉,判决就生效;二审判决则自送达时生效。这明确了不同审级判决生效的时间节点。
(2)判决生效后,若一方未在规定履行期限内履行义务,另一方有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保障了胜诉方权益的实现。
(3)申请执行期间为两年,计算方式因法律文书履行规定不同而有所区别。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最后一日起算,分期履行的从每次履行最后一日起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生效日起算。
(4)当事人可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确定了申请执行的管辖法院。
提醒:要注意上诉期和申请执行的时效,错过上诉期判决即生效,错过申请执行时效可能无法通过强制执行实现权益,不同案情执行情况有别,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