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律师 回复:非吸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犯罪分子判刑后,所欠债务仍然能继续索要。 从法律层面来看,承担刑事责任并不能免除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这意味着即便犯罪分子被判刑,债权方的合法权益依旧受到法律保护,债务关系不会因判刑而消除。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有以下几种追讨债务的方式: 1.?刑事诉讼中的处理: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会责令犯罪分子退赔违法所得,这部分退赔款应优先用于偿还被害人的损失。如果犯罪分子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会在判决生效后依法进行追缴和执行,以弥补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2.?提起民事诉讼:对于未能全部追缴到的款项,被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向犯罪分子提起诉讼,要求其赔偿剩余的损失。在民事诉讼中,被害人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损失金额等情况。 3.?关注服刑表现与收入:若犯罪分子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被害人可以关注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的表现,争取其通过劳动等方式获得一定的收入,用于偿还债务。同时,也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帮助和支持,如通过司法救助等途径来缓解经济困难。 如果当事人拒绝偿还债务,债权人在获得人民法院判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但在执行期间,债权人需要提供被执行人有财产而不偿还的证据。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