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挪用公款又归还的数额计算要依据不同情形确定。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时,累计计算挪用数额;多次挪用且以后次挪用归还前次的,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若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即便后续归还部分,用于此类活动的数额仍算入挪用公款数额。
2.对于避免挪用公款情况发生,单位应建立严格的财务监管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批和监督。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意识,让其认识到挪用公款的严重后果。
3.若发现有挪用公款的迹象,应及时进行内部调查,采取措施挽回损失,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出现。
结论:
挪用公款又归还的数额计算分情况确定,多次挪用不还累计计算;多次挪用且后次还前次,以案发时未还实际数额认定;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后归还部分,该类活动数额仍计入挪用数额。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挪用公款又归还的情形,有着明确的数额计算标准。当多次挪用公款不归还时,将每次挪用的数额累计相加,这是为了全面考量挪用行为的总体规模。而多次挪用公款且以后次挪用款项归还前次时,以案发时未归还的实际数额来认定挪用数额,这样更能准确反映最终未归还的资金情况。如果挪用的公款用于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即便后续归还了部分,用于这些活动的数额依然要计入挪用公款数额,体现了对特定违法用途挪用行为的严格规制。例如所举例子,第一次挪用10万,第二次挪用20万,用其中10万还第一次的,案发时未还20万,就认定挪用数额为20万。如果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
(一)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时,将每次挪用的公款数额相加,得出的总数就是挪用公款数额。
(二)多次挪用公款且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以案发时还没归还的实际数额来认定挪用公款数额。
(三)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即便之后归还了部分,用于这类活动的数额依旧要算入挪用公款数额。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
1.挪用公款又归还,数额计算分情况而定。多次挪用不还,数额累计。
2.多次挪用且后次还前次,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如先后挪用10万、20万,用20万还10万及其他支出,案发未还20万,认定挪用20万。
3.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即便归还部分,用于该类活动的数额仍算入挪用数额。
专业解答能。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