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在发现债权转让存在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这些情况时,当事人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像因重大误解订立转让协议的协商记录,被欺诈的虚假承诺证据,受胁迫的威胁信息,显失公平的交易背景资料等。
(二)整理好证据后,撰写撤销债权转让的请求书,明确说明撤销原因及事实依据。
(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请求书和证据材料,启动撤销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5-07-17 13:54:04 回复
咨询我
债权转让撤销标准如下:
一是重大误解。若一方因自身过错,对转让重要内容认识错误而签协议,受损方可撤销。
二是欺诈。一方用欺诈手段让对方违背意愿转让,受欺诈方可请求撤销。
三是胁迫。一方或第三人胁迫对方转让,受胁迫方可撤销。
四是显失公平。一方利用对方不利情形转让,使结果明显不公,受损害方可撤销,需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
2025-07-17 12:55:1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债权转让在存在重大误解、受欺诈、受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形时,相关受损方、受欺诈方、受胁迫方、受损害方有权通过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来撤销转让。
法律解析:依据《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债权转让存在重大误解,是因为一方自身过错对转让关键内容认识有误而订立协议,受损方权益受损,自然有权撤销;若一方以欺诈手段让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转让债权,受欺诈方的真实意愿被违背,可请求撤销;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进行债权转让,受胁迫方并非自愿,也能撤销;债权转让显失公平,一方利用对方不利状况导致结果明显不公,受损害方同样可行使撤销权。不过撤销需走法律程序,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如果您在债权转让方面遇到类似问题,不确定自身权益或不知如何处理,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2025-07-17 12:34:52 回复
咨询我
债权转让撤销有明确标准。存在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情形时,相关方有权撤销转让。重大误解指一方因自身过错对转让重要内容认识错误而订立协议,受损方可撤销;欺诈是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转让,受欺诈方可请求撤销;胁迫是一方或第三人胁迫对方违背意愿转让,受胁迫方能够撤销;显失公平是一方利用对方不利情形使转让结果明显不公,受损害方可行使撤销权。
解决措施与建议:
1.相关权益受损方应及时收集能证明存在上述撤销情形的证据。
2.尽快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撤销请求,注意要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行使权利。
3.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确保撤销程序合法合规进行。
2025-07-17 10:59:29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重大误解撤销:当债权转让中一方因自身过错,对转让行为关键内容产生错误认识而签订协议,受损方有撤销权。比如对转让债权的金额、范围等产生错误认知。
(2)欺诈撤销:一方用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进行债权转让,受欺诈方可请求撤销。例如故意隐瞒债权存在的重大瑕疵。
(3)胁迫撤销: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让对方违背意愿转让债权,受胁迫方能够撤销。
(4)显失公平撤销:一方利用对方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使转让结果明显对一方不利,受损害方可行使撤销权。而且撤销要通过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来达成。
提醒:遇到债权转让可撤销情形时,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并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因案情不同处理方式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7-17 10:56: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