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对于法定继承人来说,在得知继承开始后,若不想继承遗产,一定要在遗产处理前,用书面形式明确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
(二)要是法定继承人没有作出书面放弃继承的表示,哪怕没有积极主动说接受继承,也不用担心会被认定放弃继承,依旧拥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2025-07-11 13:06:03 回复
咨询我
法定继承里,继承人没作表示,就当接受继承。
继承开始后,若要放弃继承,得在遗产处理前书面表明。没表示的话,就视为接受。
这样规定是为保护继承人权益,防止误认放弃继承。没书面放弃,即便没积极接受,也有继承权。
2025-07-11 12:08:08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法定继承中继承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这一规定是从保护继承人合法权益角度出发。很多时候继承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作出意思表示,若不如此规定,很可能让继承人权益无端受损。比如有的继承人可能在外地,没来得及对继承事宜表态,若直接认定为放弃就不合理。所以只要法定继承人没有明确书面放弃继承,哪怕没积极说接受,依然依法拥有继承遗产的权利。要是大家在继承问题上还有疑惑,或者不确定自身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可以随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7-11 11:02:21 回复
咨询我
在法定继承里,该规定合理且必要。从法律设置目的出发,旨在充分保障继承人权益,体现对其真实意愿的尊重。此规定避免了因继承人疏忽等未及时表达而丧失继承资格,确保了继承关系的稳定。
为更好落实这一规定,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可能涉及继承的情况,相关机构或人员应及时告知继承人有继承权利以及放弃继承需书面表示等事宜,让继承人充分知晓自身权益和义务。
2.在遗产处理过程中,遗产管理人等应做好记录和沟通工作,确认继承人是否有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保障程序公平透明。
3.加强法律宣传,让大众广泛了解法定继承中关于接受与放弃继承的规定,减少因法律认知不足引发的纠纷,使继承活动依法有序进行。
2025-07-11 10:30:0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法定继承里存在特殊规则,即继承人没有表示时的法律认定。这是基于对继承人权益的周全考量,在法律层面赋予继承人一定的“沉默权”。
(2)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这个时间段很关键。若继承人想放弃继承,必须以书面形式表明态度,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形式要件,具有严肃性和确定性。
(3)没有书面表示放弃,不管继承人是否有积极行为,都默认其接受继承。这避免了因继承人的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权益无端丧失。
提醒:
法定继承时,若不想继承遗产,务必在遗产处理前书面明确放弃;若想继承,即便无积极行动也无妨,但要关注遗产处理进程。
2025-07-11 10:1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