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取保候审可申请延期。法律规定其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期限届满但案件未办结时,被取保候审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辩护人有权要求司法机关变更强制措施或延期。
2.若需继续取保候审,要重新作出决定并重新计算期限。司法机关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延期申请,同意则重新办理手续,不同意需说明理由。
3.申请时应准备书面申请材料,明确阐述延期的合理理由与必要性,以提高申请获批的可能性。
2025-06-29 20:48:0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取保候审有期限限制,最长不超十二个月。当期限届满但案件未办结时,被取保候审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辩护人可要求司法机关变更强制措施或申请延期。
(2)若需继续取保候审,要重新作出决定并重新计算期限。司法机关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延期申请。
(3)若司法机关同意延期,会重新办理相关手续;若不同意,则需说明理由。
(4)申请延期时,要准备书面申请材料,清晰阐述延期的合理理由与必要性。
提醒:申请取保候审延期需确保理由合理充分,准备好完善的申请材料。不同案件情况不同,具体操作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6-29 20:37:16 回复
咨询我
(一)明确申请主体
被取保候审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都有权申请取保候审延期。
(二)准备申请材料
准备好书面申请材料,在材料中详细阐明延期的合理理由和必要性。
(三)了解处理结果
司法机关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延期申请。若同意,会重新办理相关手续;若不同意,会说明理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2025-06-29 20:32:27 回复
咨询我
1.取保候审能申请延期,按规定其最长期限是十二个月。
2.期限到了但案件没办完,被取保人及相关人员可要求司法机关变更措施或延期。
3.若要继续取保,需重新决定并重新算期限,司法机关依情况决定是否同意。
4.同意则重新办手续,不同意需说明理由,申请时要准备书面材料阐明理由和必要性。
2025-06-29 19:43:4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取保候审可以申请延期,需在期限届满、案件未办结时,由相关人员提出,司法机关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同意。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当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时,被取保候审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要求司法机关变更强制措施或延期。若要继续取保候审,需重新作出决定并重新计算期限。司法机关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批准延期申请,同意的会重新办理手续,不同意则需说明理由。申请时要准备书面材料,阐述延期的合理理由与必要性。如果在取保候审延期申请方面有疑惑,或是在其他法律问题上需要帮助,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6-29 19:3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