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天津法律咨询 > 宁河区法律咨询 > 宁河区取保候审法律咨询 > 醉酒驾驶办理取保候审非要拘留吗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醉酒驾驶办理取保候审非要拘留吗

黄** 天津-宁河区 取保候审咨询 2025.05.26 04:01:00 409人阅读

醉酒驾驶办理取保候审非要拘留

其他人都在看:
宁河区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宁河区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1.醉酒驾驶办理取保候审不一定会被拘留。在涉嫌危险驾驶罪的醉酒驾驶案件里,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能申请,无需先拘留。
2.取保候审适用条件有多种,像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等情况。
3.司法机关判断是否拘留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如犯罪嫌疑人酒精含量、有无造成事故、悔罪表现等。若觉得不及时拘留会使犯罪嫌疑人逃跑、毁灭证据,可能会先行拘留;若认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准予取保候审而不拘留。

建议犯罪嫌疑人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情况,展现良好悔罪态度,争取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司法机关也应严格依据法律和实际情况,公正合理地作出是否拘留和取保候审的决定。

2025-05-26 08:06:0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醉酒驾驶涉嫌危险驾驶罪,办理取保候审不必然会被拘留。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申请,不用先行拘留。
(2)取保候审适用条件多样,像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等情况。
(3)司法机关判断是否拘留时,会综合案件具体状况。比如犯罪嫌疑人的酒精含量、有无造成事故、悔罪表现等都是考量因素。若觉得不及时拘留会让嫌疑人逃跑、毁灭证据等,就可能先行拘留;若认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允许取保候审而不拘留。

提醒:
醉酒驾驶案件复杂,具体处理因案而异。建议遇到此类情况及时咨询,以获精准法律分析。

2025-05-26 06:59:13 回复
咨询我

(一)若想醉酒驾驶办理取保候审且避免拘留,需向司法机关证明自身符合取保候审条件,比如提供过往良好表现记录证明自己不会发生社会危险性。
(二)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如实陈述情况,展现悔罪态度,争取司法机关的信任。
(三)若自身酒精含量较低、未造成事故等,可整理相关证据向司法机关说明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2025-05-26 06:05:42 回复
咨询我

1.醉酒驾驶办取保候审不一定会被拘留。若涉嫌危险驾驶罪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可直接申请,不用先拘留。
2.取保候审适用情形有:可能判管制、拘役或单处附加刑;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取保无社会危险性等。
3.司法机关会结合酒精含量、有无事故、悔罪表现等情况决定是否拘留。若怕嫌疑人逃跑、毁证,会先拘留;若符合条件,可取保不拘留。

2025-05-26 05:51:5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醉酒驾驶办理取保候审不必然被拘留,符合条件可直接取保候审。
法律解析:
在醉酒驾驶涉嫌危险驾驶罪的案件里,能否取保候审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若满足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条件,就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不必先行拘留。司法机关判定时,会综合考量犯罪嫌疑人的酒精含量、有无造成事故、悔罪表现等因素。若觉得不及时拘留会使犯罪嫌疑人逃跑、毁灭证据等,就可能先拘留;若认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便会允许取保候审而不拘留。

如果大家遇到醉酒驾驶相关的法律问题,想了解更多详细的法律规定和应对策略,可以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5-26 04:07:06 回复

不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扩展资料第二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以下简称记分)制度,记分周期为12个月。对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该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按照规定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接受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应当给予记分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及其分值,由公安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提供记分查询方式供机动车驾驶人查询。第二十四条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未达到12分,所处罚款已经缴纳的,记分予以清除;记分虽未达到12分,但尚有罚款未缴纳的,记分转入下一记分周期。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2次以上达到12分的,除按照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参加学习、接受考试外,还应当接受驾驶技能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接受驾驶技能考试的,按照本人机动车驾驶证载明的最高准驾车型考试。第二十五条机动车驾驶人记分达到12分,拒不参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的学习,也不接受考试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告其机动车驾驶证停止使用。第二十六条机动车驾驶人在机动车驾驶证的6年有效期内,每个记分周期均未达到12分的,换发10年有效期的机动车驾驶证;在机动车驾驶证的10年有效期内,每个记分周期均未达到12分的,换发长期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换发机动车驾驶证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机动车驾驶证进行审验。参考资料:法律法规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醉酒驾驶机动车机动车扣留多久

    专业解答机动车醉酒驾驶的行政拘留时长(1)对于仅仅因饮酒而引发的驾车行为而言,通常会被处以扣留驾驶证长达10天的处罚,若情况特别严重者,则最长可达15天。在接受完相应的处罚后,倘若司机能够及时交纳相关罚款,那么车主便有权利取回自己的车辆。

    2024.10.17 1464阅读
  • 第一次醉酒驾驶罚款还是拘留

    专业解答首次醉驾行为的法律处罚措施是罚款还是拘留初次酒驾者将受到如下处罚:1、在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中,驾驶员将面临暂时扣留其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同时还需缴纳至少1000元,最多不超过2000元的罚款。若酒精检测结果显示驾驶员存在再次酒驾的行为时,将处以十天以内的拘留,并且还要处以至少1000元,最多不超过2000元的罚款,以及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严厉惩罚。

    2024.10.17 1868阅读
  • 非机动车醉酒驾驶怎么处罚

    专业解答非机动车驾驶人员醉酒情况下的法律责任在对于非机动车辆实施醉驾行为的处罚标准中,一般会给予相应的警告或施以5元至50元的罚金。倘若非机动驾驶员拒绝接受罚款或罚款惩罚,有权依法对其所使用的非机动车辆予以暂时扣押。所谓醉驾,即当人体摄入酒精过量并在饮酒后驾车的情况下,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2024.10.16 1080阅读
  • 醉酒驾驶的刑事拘留条件有几个

    专业解答在我国,要是喝醉酒了还开车,危害公共安全,构成危险驾驶罪的话,会被抓去刑拘的。刑拘是有触发因素的哦:呼气测试酒精浓度达到法定醉酒标准,还有实际驾车行为,在规定的道路范围内。要是血液里的酒精含量超过80毫克/100毫升,醉酒驾车的人就会被刑法严惩,因为他们犯了危险驾驶罪。

    2024.10.13 1371阅读
  • 第二次醉酒驾驶刑事拘留一般几天

    专业解答醉驾是危险驾驶罪,第二次醉驾拘留通常不会超过37天,刑事拘留只是临时性措施,最终的定罪量刑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刑法》规定,醉酒驾驶会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而二次醉驾属于加重情节。在司法实践中,对醉驾的处理会综合考虑酒精浓度、行驶路段和时间、是否发生事故等因素。

    2024.10.11 1380阅读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