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老赖”定罪涉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该罪指对法院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认定需满足四个条件,有生效判决、裁定,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存在拒不执行行为,情节达到严重程度。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权利人若发现老赖有符合犯罪条件的行为,及时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推动司法程序启动。
2.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老赖可能构成犯罪,应主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积极履行职责。
3.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众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认识,对老赖形成法律威慑。
法律分析:
(1)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对“老赖”定罪的常见罪名,其核心是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裁定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
(2)认定该罪需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有生效判决、裁定是基础,明确了执行依据;被执行人具备执行能力,排除了无能力执行的情况;存在拒不执行行为,体现其主观故意;达到情节严重程度,像财产的不当处理致使判决无法执行,是判断的关键标准。
(3)追究老赖刑事责任有两种途径,权利人报案和法院移送,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最终由法院审判。
提醒:
在追究老赖刑事责任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能证明其符合犯罪条件的证据。不同案件情况有别,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意见。
(一)认定老赖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要确保几个关键条件同时满足。要确定有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可通过法院出具的相关文书来证明;核查被执行人是否有执行能力,可调查其资产状况等;确认其存在拒不执行的行为,如拒绝报告财产等;判断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程度,比如是否有隐藏、转移财产等致使判决无法执行的情况。
(二)追究老赖刑事责任,权利人可自行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法院也会在符合条件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之后经检察院审查起诉,最终由法院依法审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1.“老赖”若被定罪,一般涉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即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裁定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
2.认定此罪条件:要有生效判决、裁定;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有拒不执行行为;情节严重,像转移财产致判决无法执行。
3.追究“老赖”刑事责任,权利人可报案,法院也能移送案件,经检察院起诉后由法院审判。
结论:
老赖可能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定罪,需符合特定条件,可通过权利人报案或法院移送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解析: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针对老赖定罪的常见罪名。认定该罪需满足四个条件:存在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被执行人具备执行能力;有拒不执行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程度,像隐藏、转移财产等致使判决无法执行的情况。若要让老赖承担刑事责任,权利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法院也能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续经检察院审查起诉,由法院进行审判。若您在生活中遇到老赖问题,对其定罪及法律流程存在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更精准详细的法律建议。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债权债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