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山东法律咨询 > 日照法律咨询 > 日照刑事处罚辩护法律咨询 >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董** 山东-日照 刑事处罚辩护咨询 2025.04.12 17:39:42 432人阅读

教唆犯刑事责任有哪些

其他人都在看:
日照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日照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教唆犯是指通过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手段,把自己的犯罪想法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念头的人,使其按照教唆者的犯罪想法去实施犯罪。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情况如下:
一般规则:依据他在共同犯罪里所起的作用来量刑。要是起主要作用,就按主犯来处罚;起次要作用,按从犯处罚。
教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重处罚。
被教唆的人没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能够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例如,甲教唆乙去盗窃,乙实施了盗窃行为,甲依照其在共同盗窃中的作用承担责任。要是乙未实施盗窃,甲同样构成犯罪,不过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2025-04-12 21:30:12 回复
咨询我

教唆犯是通过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手段,把自己的犯罪想法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想法的人,让其按照教唆人的犯罪想法去实施犯罪。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有以下几点。一般原则是按照在共同犯罪里所起的作用来处罚。要是起主要作用,就按主犯处罚;起次要作用,就按从犯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要是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就像甲教唆乙去盗窃,乙实施了盗窃行为,甲要按照在共同盗窃里的作用承担责任。要是乙没有实施盗窃,甲同样构成犯罪,不过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在实际法律案件中,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教唆犯,要依据其是否有将犯罪意图灌输给他人并致使他人实施犯罪的行为。如果存在这样的行为,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上述刑事责任规定来确定处罚。

2025-04-12 19:55:23 回复
咨询我

教唆犯,就是那种用各种办法,像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等,把自己想犯罪的想法灌输给原本没这想法的人,让人家照着他的意思去犯罪。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有这些情况:一般来说,是按照他在共同犯罪里起的作用来处罚。要是起主要作用,那就按主犯处罚;起次要作用,就按从犯处罚。要是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那得从重处罚。要是被教唆的人没去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打个比方,甲教唆乙去盗窃,乙真去偷了,那甲就得按照他在共同盗窃里的作用来担责任。要是乙没去盗窃,甲也还是构成犯罪的,不过能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简单讲,教唆别人犯罪,自己肯定也得担责,而且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更严重,被教唆的人没按教唆的做,教唆的人处罚会轻点。这规定就是为了维护法律秩序,不让教唆这种行为得逞。

2025-04-12 17:59:35 回复
咨询我

教唆犯,是指运用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手段,把自身的犯罪意图传递给原本不存在犯罪意图之人,从而使其依照教唆者的犯罪意图去实施犯罪。

教唆犯需承担的刑事责任情况如下:
一般而言,依据其在共同犯罪里所发挥的作用来量刑。若起到主要作用,便按照主犯的标准处罚;若起到次要作用,则按从犯处罚。
要是教唆的对像是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那么必须从重处罚。
倘若被教唆者未实施被教唆的犯罪行为,对于教唆犯来说,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举例说明,甲教唆乙去进行盗窃行为,乙随后实施了盗窃,此时甲要依据其在共同盗窃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承担相应责任。要是乙最终没有实施盗窃行为,甲同样构成犯罪,不过能够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于教唆犯刑事责任认定的明确规定,旨在维护法律秩序,确保犯罪行为得到恰当惩处。

2025-04-12 17:48:13 回复
咨询我

教唆犯就是用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这些办法,把自己想犯罪的想法灌输给原本没这想法的人,让这人按照教唆的人的想法去犯罪。

教唆犯要承担的刑事责任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根据他在共同犯罪里起的作用来处罚。要是起主要作用,就按主犯来处罚;起次要作用,就按从犯处罚。要是教唆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那就得从重处罚。要是被教唆的人没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打个比方,甲教唆乙去盗窃,乙真去盗窃了,那甲就按照他在共同盗窃里的作用承担责任。要是乙没去盗窃,甲也构成犯罪,不过能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5-04-12 17:47:11 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一、对象条件教唆犯的对象是特定的、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犯的教唆对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教唆对象必须是特定的。(2)教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不具有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犯罪的,不构成共同犯罪,应对教唆行为人以间接正犯(实行犯)论处。(3)必须是本来没有犯所教唆之罪意图的人。已经有犯所教唆之罪意图的人不能成为教唆对象。如果行为人明知他人已有实施某种犯罪的意图,而为其出主意,撑腰打气,壮胆助威,坚定其犯罪意图,使其实施犯罪,不能认定为教唆犯,而应认定为帮助犯。二、客观条件教唆犯的客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教唆行为的认定中,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教唆行为的内容必须是某种犯罪行为。如果是教唆他人实施其他一般违法行为,则不能成立教唆犯。(2)教唆行为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口头教唆,也可以是书面教唆,还可以是通过打手势、使眼神等形体语言进行教唆。具体来讲,可以是以金钱、财物、女色等利益引诱他人犯罪,可以是以嘲弄、蔑视、侮辱等手段他人犯罪,可以是以实施暴力、揭发隐私、毁坏财物等胁迫他人犯罪,可以是利用封建唆使他人犯罪,等等。(3)间接故意教唆和直接故意教唆对客观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在直接故意教唆的情况下,只要行为实施了教唆行为,不要求被教唆的人实施被教唆的犯罪。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的,成立共同犯罪之教唆犯;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犯罪的,教唆者构成的教唆犯。在间接故意教唆的情况下,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了教唆行为,还要求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如果被教唆者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犯罪的,不构成犯罪。三、主观条件教唆犯在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从具体的罪过形式上来讲,教唆犯一般是直接故意,但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可能性。(2)从认识因素上讲,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使一定的人产生某种犯罪的意图,并进而实施该种犯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这种认识,不构成教唆犯。(3)从意志因素上讲,行为人对他人实施犯罪以及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教唆犯与教唆罪的不同两者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第一,传授犯罪方法罪是的罪名,具有的法定刑,其罪名和法定刑并不依传授的是何种犯罪的方法而改变;不是的罪名,也不具有的法定刑,其罪名和法定刑依教唆他人实施的犯罪罪名和法定刑而确定。第二,两者侵犯的犯罪客体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有自己固定的客体即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它不以其所传授的犯罪所侵害客体为转移;而并无固定的客体,其实际侵犯的直接客体应依照教唆他人实施的犯罪而确定,也即取决于被的性质。第三,犯罪对象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中的对象并不要求必须是达到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而中的对象必须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教唆人与被教唆人不构成共同犯罪,那就如同利用精神病人为工具、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利用他人的过失行为等实施犯罪一样,构成间接实行犯,而不是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第四,两者行为内容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与在行为方式上虽然没有大的区别,但在行为内容上,前者仅是向他人教授犯罪的方法,并不要求必须使他人产生实施具体犯罪的意图;而后者则是要通过教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第五,犯罪主体上要求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的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的人;而的主体则因其教唆他人实施的犯罪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即教唆他人犯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犯罪的,教唆人的年龄可以是已满14周岁的人,教唆他人犯除此之外的其他犯罪的,教唆人的年龄必须是已满16周岁的人。第六,两者的主观方面不相同。传授犯罪方法罪在主观上只能是直接故意,且行为人的目的是希望他人学会自己传授的犯罪方法,至于他人是否利用学会的犯罪方法去实行具体犯罪,则不是确定本罪罪过形式关注的基点;而在主观上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即希望或放任被教唆人接受自己的教唆去实施犯罪。第七,两者构成的罪数形态不同。在传授犯罪方法罪中,行为人向同一对象或不同对象传授了数种犯罪的方法,通常也只能构成一罪;而中,行为人向同一对象教唆了数个不同的犯罪行为,则构成数个犯罪,应实行数罪并罚。行为的内容不同。行为的内容是特定的五种“关联的实行行为”;而教唆行为的内容是除行为内容以外的其他一切犯罪行为,范围大大超过行为的内容。行为人如果教唆实施特定的五种“关联的实行行为”,应以型犯罪定罪,而不按教唆犯论处。例如,有学者认为,军人逃离部队行为,实际上是逃离部队罪的教唆犯,若无刑法第373条之规定,对于这种行为完全可以作为逃离部队罪的共犯论处;但正因为现行刑法第373条规定了军人逃离部队罪,所以应将、教唆军人逃离部队行为认定为军人逃离部队罪。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故意伤害罪教唆犯的法律责任是怎样的

    专业解答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要根据他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来定。教唆别人犯罪的行为都算共犯,具体罪行和刑罚会根据作用和影响来决定。要是教唆人是主要的,那就按主犯来处理;要是教唆人是帮忙的或者起次要作用的,那就按从犯来处理,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2024.10.15 1543阅读
  • 故意伤害罪中教唆他人犯罪的责任如何认定

    专业解答根据中国刑法,在故意伤害罪中,如果有人教唆他人犯罪,那么教唆者将被视为共同犯罪者。在共同犯罪中,教唆者会根据他们在犯罪中的作用受到处罚。通常情况下,主犯的责任会更重,而从犯的责任会较轻。如果教唆对象是未成年人,那么法律会更加严格地惩处教唆者,以体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2024.10.08 1520阅读
  • 故意伤害罪教唆犯的法律责任是怎样的

    专业解答教唆犯是否构成共同犯罪需要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判断,教唆行为不必然构成共犯。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即根据其作用和影响力来确定罪行和刑罚。如果是主犯,就按照主犯的标准来惩处;如果是从犯,就按照从犯的标准来惩处,依法给予适当的惩罚。

    2024.10.07 1779阅读
  • 教唆他人犯罪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

    专业解答教唆犯罪是违法行为,这可不能轻视。在共同犯罪中,教唆者的作用很关键,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罚。主犯要承担更重的法律责任,从犯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要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那可要加重处罚,保护未成年人,让他们免受不良影响。

    2024.09.19 1936阅读
  • 聚众斗殴罪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

    专业解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唆使他人犯罪者将根据其作用受罚,未遂则减轻。聚众斗殴案件中,唆使者责任视其角色而定,未发生斗殴或被唆使者未参与,唆使者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具体刑事责任需综合案件细节考量。

    2024.07.15 1087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