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受贿犯罪未遂认定有着严格的规则。从主观方面来看,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有受贿故意,也就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财物的主观意图,这是认定受贿犯罪的主观基础。
(2)客观上要有受贿行为,像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实际实施为他人谋利行为等。即便实施了这些行为,若因意志外原因未取得财物,比如行贿人送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也同意帮忙,然而财物在交接途中被退回或查获,也可能构成未遂。
(3)判断是否为未遂的关键在于是否实际控制财物。即便有谋利与收受财物的意思表示,但最终未取得对财物的实际控制权,应认定为未遂。对于未遂犯,会依照既遂犯标准从轻或减轻处罚。
提醒:受贿犯罪的认定复杂,不同案件细节不同,若涉及相关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2025-04-10 18:51:13 回复
咨询我
(一)判断受贿犯罪未遂,要着重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主观上,要确认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有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财物的故意,可通过其言行、与行贿人的沟通记录等判断。
(二)客观上,查看是否有受贿行为,比如承诺为他人谋利、实际实施谋利行为等,同时留意是否因意志外原因未取得财物,可关注财物交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如是否被退回、查获等。
(三)判断是否实际控制财物是关键,可从财物的存放地点、支配权等方面判断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对财物有实际控制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5-04-10 18:01:04 回复
咨询我
1.受贿犯罪未遂认定,要结合犯罪构成和司法实际。
2.国家工作人员须有受贿故意,就是想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钱。
3.得有受贿行为,像答应为他人谋利却因意外没拿到钱,比如交接时财物被退回或查获。
4.关键看是否实际控制财物,没取得控制权就是未遂。
5.未遂犯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2025-04-10 17:03:1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受贿犯罪未遂认定需结合构成要件和司法实践,具备受贿故意、实施受贿行为但因意志外原因未取得财物且未实际控制财物的,应认定为未遂,未遂犯可依既遂犯标准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解析:
认定受贿犯罪未遂,要从多方面考量。国家工作人员主观上需有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财物的故意,这是构成受贿的主观基础。客观上,要有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或实际实施谋利等受贿行为,然而因一些非自身意愿的原因未能取得财物,像财物在交接时被退回或查获。而判断是否为未遂的关键在于是否实际控制财物,即便有相关意思表示,只要没实际控制财物,就应认定为未遂。依据法律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若你在这方面存在疑问或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也能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2025-04-10 15:28:41 回复
咨询我
1.受贿犯罪未遂认定要结合犯罪构成要件和司法实践综合判断,需看是否满足受贿故意、受贿行为及实际控制财物等条件。
2.国家工作人员主观上要有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财物的意图,这是认定受贿犯罪的主观基础。
3.客观上要有受贿行为,如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或实际实施谋利行为,只是因意志外原因未取得财物,像行贿财物在交接途中被退回或查获。
4.关键在于是否实际控制财物,即便有谋利与收受财物的意思表示,若未取得财物实际控制权,应认定为未遂。
5.对于受贿犯罪未遂犯,可参照既遂犯标准从轻或减轻处罚。建议司法机关严格依据上述条件准确认定,在量刑时合理把握从轻或减轻幅度,确保司法公平。
2025-04-10 14:01: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