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纠纷 > 医疗法律援助 > 医患纠纷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医患纠纷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6 · 33495人看过
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医患纠纷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推荐: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鉴定"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医疗事故鉴定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医疗纠纷处理"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医疗纠纷处理  

医院是很容易发生民事纠纷的地方,毕竟面对一些疑难杂症,医生误诊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如果对患者造成伤害,通常家属是不依不饶的。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没有了法律的约束,就很难保证处理纠纷的效果。那么医患纠纷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下面请看小编总结整理的这篇文章。

一、医患纠纷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调整医患纠纷的法律规范有: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侵权责任法》。还有相关法律规范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即无论是医疗事故还是医疗过错,只要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就得赔偿。同时,改变了以往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完全由医疗机构举证证明自己“清白”才能免责的做法,转为必须由患者证明医疗机构有过错,否则医疗机构免责。

二、调解在处理医患纠纷方面有哪些优点?

调解的生命力在于第三者的居间公正裁决和调和,调解中间人的公正和中立显得至关重要,决定着纠纷的调解顺利与否、成功与否。只有脱离了医患双方的关系和经济利益的牵绊,才能真正实现调解人态度的公正与公平。

目前,医疗纠纷诉讼解决,以其在纠纷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价值与优点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今已广泛流行。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有着其独特的重要性和优势:

1、能充分发挥作为中立调解人的专家在纠纷解决中的有效作用。

2、以协商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解决纠纷,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使医患双方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参与纠纷的解决。

4、有利于保守患者个人隐私和秘密。

5、当处理新的技术和社会问题时,在法律规范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变化的灵活的纠纷解决程序。

由此可见,我国对维护医患关系还是比较重视的,处理医患纠纷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少,主要有侵权责任法和医疗纠纷处理条例。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医患纠纷有四种选择,双方协商解决、找卫生主管部门调解、申请仲裁和发起民事诉讼。其中调解由于省时省力,是处理医疗纠纷的不错办法。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医疗法律援助相关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