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有过错咋办
在劳动关系里,若劳动者存在过错,用人单位可根据过错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措施。若劳动者过错轻微,未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用人单位可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警告、记过等处分,督促其改正。若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如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或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若劳动者过错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可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二、劳动关系中发生工伤纠纷怎么处理
发生工伤纠纷,可按以下步骤处理。首先要及时救治,用人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提出申请。认定为工伤后,伤情相对稳定影响劳动能力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确定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等级后,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解决,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等费用。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需注意收集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事故现场证据等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主张。
三、劳动关系中企业可以强制加班吗
劳动关系中企业一般不可以强制加班。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这意味着企业安排加班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不能单方面强制。
不过,存在特殊情形,企业可强制加班。比如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等。
如果企业违反规定强制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企业不得因此克扣工资或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也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劳动关系中,若劳动者存在过错,情况较为复杂。比如,若因劳动者过错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能会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而且,过错的程度不同,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也各异。轻微过错可能只是影响绩效评估,严重过错则可能导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那么,具体怎样界定劳动者过错程度?因劳动者过错导致用人单位损失的赔偿范围如何确定?如果您对这些围绕劳动者有过错的相关问题仍有疑问,就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