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是否可以同时约定诉讼或是仲裁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不能同时约定诉讼和仲裁。依据《仲裁法》,仲裁协议应当明确约定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且仲裁实行或裁或审制度。若合同同时约定诉讼和仲裁,这种条款属于约定不明。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一方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异议的除外。所以,若合同同时约定二者,发生纠纷时,仲裁条款通常无效,当事人只能通过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纠纷。建议在合同中明确选择一种争议解决方式。
二、合同是否可以规定违约赔偿金
合同可以规定违约赔偿金。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这体现了法律既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允许其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赔偿金,又对违约金数额进行一定规范,以保障公平合理。所以,合同双方可在合同中合理约定违约赔偿金。
三、合同是否可以规定一次性付款
合同可以规定一次性付款。依据《民法典》,合同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只要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有权自行约定合同的付款方式,包括一次性付款。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一次性付款,应详细约定付款的具体时间、金额、支付方式等关键信息。例如,可写明“乙方应于合同签订之日起[X]日内,将合同总价款[具体金额]一次性支付至甲方指定账户”。如此约定能保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清晰明确,减少后续可能产生的纠纷。若一方未按约定履行一次性付款义务,另一方可依据合同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合同是否可以同时约定诉讼或是仲裁呢?答案是不可以。一旦在合同中同时约定了诉讼和仲裁,这种约定很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诉讼与仲裁是两种相互排斥的争议解决方式。选择了诉讼,就意味着放弃了仲裁;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再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若你在合同签订或履行过程中,对约定诉讼或仲裁的相关事项还有疑问,比如如何确定有效的仲裁条款,或者诉讼与仲裁具体流程的差异等,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帮你明晰其中的法律要点,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