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包括什么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包括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15 · 1262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主体包括人民法院、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人民法院主导审判与裁判。当事人因民事关系争执或受侵害以自己名义诉讼,含原告等。诉讼代理人依规定或委托代当事人活动,分法定、委托代理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有证人等,协助法院查明事实,保障诉讼顺利开展。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包括什么

一、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包括什么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包括人民法院、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司法机关,在诉讼中起主导作用,负责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 当事人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执或受侵害,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包含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等。 诉讼代理人则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委托,代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人,有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之分。 其他诉讼参与人涵盖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和翻译人员等,他们在诉讼中协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保障诉讼顺利进行。

二、在民事诉讼中怎么收集有效证据

在民事诉讼中,收集有效证据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证据形式要合法,《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包括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比如合同纠纷需收集合同文本(书证),侵权纠纷可拍摄现场照片(视听资料)。 其次,收集手段要合法,严禁通过威胁、利诱、窃听等非法方式获取证据,否则证据将被排除。 再者,注意证据关联性,即证据要与待证事实相关,能证明案件的关键事实。 自行收集困难时,可申请法院调查收集,如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材料。 最后,及时收集和固定证据,防止证据灭失或被篡改,例如对电子数据进行公证保全。

三、在民事诉讼时合同可以终止吗

在民事诉讼期间,合同可以终止,但需符合法定或约定条件。 若合同中有关于终止的约定条款,当约定情形出现时,一方可依约终止合同。从法定角度,《民法典》规定了多种合同法定解除(导致合同终止)情形,如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等。 若一方在诉讼期间按上述条件合法终止合同,需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时解除。若对合同终止有争议,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民事诉讼主体,是指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的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原告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一方;被告则是被原告起诉,需对原告主张进行回应的对象。此外,还有共同诉讼人,包括必要共同诉讼人和普通共同诉讼人,他们因共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参与诉讼。第三人也属于诉讼主体范畴,有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之分。了解这些诉讼主体对于正确参与民事诉讼至关重要。若你对民事诉讼主体的具体界定、权利义务等还有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