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中谅解书有啥作用
在刑事案件中,谅解书是被害人或其家属出具的,表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予以谅解的书面文件,具有重要作用。
在量刑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在程序上,在一些轻微刑事案件中,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建议,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法院在量刑时,也会将谅解书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二、刑事案件中被告死亡案件如何处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案件中,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应根据不同诉讼阶段进行处理。
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应当撤销案件;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因为犯罪主体不存在,追究刑事责任已无实际意义。
审判阶段,若查明被告人无罪,法院应宣告其无罪;若有证据证明其有罪,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这是考虑到刑罚目的在于惩罚和改造罪犯,被告死亡无法实现刑罚目的,且遵循“罪责自负”原则,不能让他人承担其刑事责任。但对于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可依法进行追缴或责令退赔。
三、刑事案件中情节轻微如何处理
在刑事案件里,情节轻微的处理方式依具体情形而定。
若在侦查阶段,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撤销案件。
审查起诉阶段,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被不起诉人如果在押,应当立即释放。
审判阶段,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总之,刑事案件情节轻微的处理体现了我国刑法宽严相济的原则,旨在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刑事案件中,谅解书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体现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刑。比如,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并获得被害人谅解,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从轻或减轻处罚。而且,谅解书还反映出双方矛盾的化解程度,有利于修复社会关系。那要是被害人对谅解书的格式、签署流程有疑问,或者犯罪嫌疑人想知道怎样才能最大程度争取到谅解书,该怎么办呢?别着急,如果您还有这些困惑,或者对刑事案件中谅解书的其他方面有不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