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的行为有哪些
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行为包括:招标者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有关信息泄露给投标者;招标者直接或者间接向投标者泄露标底、评标委员会成员等信息;招标者明示或暗示投标者压低或抬高投标报价;招标者授意投标者撤换、修改投标文件;招标者组织、授意或者暗示其他投标者为特定投标者中标创造条件;招标者与投标者商定,在招标投标时压低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者招标者额外补偿;招标者预先内定中标者,在确定中标者时以此决定取舍。此类行为违反公平竞争原则,损害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将构成串通投标罪。
二、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如何认定
认定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主要看以下情形:
首先,招标者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者,或者协助投标者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
其次,招标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
再者,招标者与投标者商定,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招标者额外补偿。
然后,招标者预先内定中标者。
最后,其他串通投标行为。若存在上述行为,可认定为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一旦认定,相关投标和中标行为可能会被认定无效,参与串通者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三、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后果是什么
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可能面临以下后果:民事责任: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探讨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的行为有哪些时,除了常见的泄露标底、操纵投标报价等明显行为外,还有一些较为隐蔽的情况。比如招标者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者,或者协助投标者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另外,招标者向特定投标者泄露评标委员会成员信息,使其能针对性地准备投标策略。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招投标的公平公正环境。若你对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行为的认定、法律后果及防范措施等还有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