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工资福利 > 劳动法对加班费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对加班费是怎么规定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26 · 2040人看过
导读:《劳动法》明确规定加班费:延长工作时间付150%工资报酬;休息日工作又不能补休付200%;法定休假日工作付300%。计算时,日工资按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在日工资基础上除以8小时。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未支付时,劳动者可先协商,不成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法对加班费是怎么规定的

一、劳动法加班费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对加班费有明确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计算加班费时,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基础上除以8小时。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加班费,若未支付,劳动者可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也可申请劳动仲裁

二、劳动法规定的加班工资计算基数是啥

加班工资计算基数是指计算加班工资时所依据的工资标准。

一般来说,有约定的从其约定。若劳动合同明确约定了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就依此计算。

若没有约定,正常出勤月工资是计算基数。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特殊情况,比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以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作为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计算加班工资时,需先明确计算基数,再根据不同加班时段对应的倍数准确算出加班工资数额,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劳动法中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咋确定

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有以下几种常见方式:

首先,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约定的工资标准确定。这里的工资标准一般指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

其次,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集体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确定。

再者,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按照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例如,劳动者月工资为5000元,劳动合同约定加班工资基数为4000元,那就按4000元计算。若合同没约定,集体合同也没约定,就以5000×70%=3500元计算,但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总之,确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要依合同约定、集体合同约定及法定标准来综合判定。

在了解劳动法对加班费是怎么规定的之后,我们进一步探讨。若加班后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加班费,劳动者该如何维权?这时候劳动者可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来保障自身权益。另外,不同工时制度下加班费的计算方式也存在差异,比如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这些拓展内容你是否感兴趣呢?如果对于加班费相关问题仍有疑问,比如如何准确计算加班费数额、遭遇加班费纠纷如何妥善处理等,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工资福利最新文章

遇到工资福利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