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责任 > 医疗事故过错范围有哪些

医疗事故过错范围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21 · 1828人看过
导读:医疗事故过错范围包括诊断过错(如问诊不全面、检查不细致致漏诊误诊)、治疗过错(方案选择或操作有误)、护理过错(未按规范执行)、管理过错(医院管理有漏洞)、告知过错(未充分说明重要信息)。遭遇医疗事故可收集证据,通过与医方协商、申请鉴定或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
医疗事故过错范围有哪些

一、医疗事故过错范围有哪些

医疗事故中,过错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诊断过错:医方在诊断过程中违反注意义务,如问诊不全面、检查不细致导致漏诊、误诊。例如患者有典型症状,但医生未进一步检查就误诊。治疗过错:在治疗方案选择、操作等环节存在问题。比如手术中操作失误损伤正常组织器官;用药时剂量错误、用错药等。护理过错:护理人员未按护理规范执行,像未按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未正确执行医嘱等。管理过错:医院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如医疗器械消毒不达标导致患者感染;药品管理混乱用了过期药。告知过错:未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病情、治疗方案及风险等重要信息,影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

若遭遇医疗事故,可收集证据,与医方协商或申请鉴定、提起诉讼维权。

二、医疗事故过错鉴定时效几年

医疗事故过错鉴定本身无时效限制,但启动鉴定往往受诉讼时效等因素约束。根据《民法典》,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若要通过诉讼解决医疗事故纠纷,需在诉讼时效内提起,之后可申请医疗事故过错鉴定。若超过诉讼时效起诉,虽法院仍会受理,但对方提出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原告可能丧失胜诉权。所以患者及其家属应及时收集证据,在合理期限内启动鉴定及诉讼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医疗事故过失怎么认定

医疗事故过失认定需从以下方面考量:

首先,审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有法定的注意义务。如诊疗过程中是否按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操作。

其次,判断是否存在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即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里,有未履行应尽职责的情况,如误诊、漏诊、手术失误等。

再者,看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间有无因果关系。只有过失行为直接导致患者损害,才构成医疗事故过失。比如用药错误致患者不良反应。

最后,分析主观过错程度,分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前者是应当预见而未预见;后者是虽已预见但轻信能避免。经综合判断,才能准确认定医疗事故过失。

在探讨医疗事故过错范围有哪些时,我们了解到这包含多方面内容。比如诊断过程中的失误,像误诊病情、漏诊重要病症等。还有治疗措施不当,用药错误、手术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在此范畴。而护理环节的疏忽,如未按时观察患者状况、护理操作违规等也属于过错范围。若您对医疗事故过错范围的具体界定、如何判断医院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在遭遇疑似医疗事故过错情况时该如何维权等问题仍有疑问,不要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提供精准且详细的指导。

网站地图
更多

医疗事故责任最新文章

遇到医疗事故责任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