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怎么界定

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怎么界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19 · 1398人看过
导读: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刑法里包括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及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犯特定罪且情节恶劣经最高检核准追诉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故意杀人等八种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对其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司法实践需鉴定其犯罪时精神状态来界定。
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怎么界定

一、限制行为能力犯罪怎么界定

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刑法里主要指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及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这些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司法实践中,需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行为人在犯罪时的精神状态,以此界定其是否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及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限制行为能力人在我国刑法中主要指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对于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总体而言,限制行为能力人承担刑事责任遵循罪责相适应原则,根据其年龄、精神状态及犯罪情节等综合判定,在量刑上会有相应从宽处理。

三、限制行为能力人可否离婚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离婚,但程序有特殊规定。

若限制行为能力人属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可通过协议或诉讼方式离婚。协议离婚需双方就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达成一致,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

若属持续性精神病人,只能通过诉讼离婚。由于其不能完全辨认自身行为,需先确定法定代理人。一般由其近亲属担任,法定代理人代其参加诉讼。在诉讼中,法院会根据双方感情是否破裂等情况判决是否准予离婚,同时会保障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对财产分割、生活帮助等问题作出合理处理。

在了解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怎么界定时,我们清楚了其在法律上的特殊地位及相应判定标准。而对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后的处理,也有诸多值得探讨之处。比如其监护人在此过程中需承担怎样的责任,是仅仅承担民事赔偿,还是有其他更复杂的义务。另外,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后,在量刑上与完全行为能力人有何区别,这些都是紧密相关的拓展内容。若你对这些围绕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的延伸问题还有疑问,不要错过获得准确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剖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