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的几种情况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其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动放弃犯罪的中止,即行为人在犯罪预备或实行过程中,主观上自动放弃犯罪意图,客观上停止犯罪行为。例如,甲欲盗窃,在潜入房间后因内心悔悟主动离开,未实施盗窃行为。二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中止,这种情况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前,行为人需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出现。比如,乙投毒杀害丙,在丙中毒后乙及时送医,避免丙死亡。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主观具有自动性,客观有中止行为且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
二、犯罪中止的追诉时效怎么计算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追诉时效计算需先确定犯罪应适用的法定最高刑,依据法定最高刑不同,追诉时效分别为5年、10年、15年、20年。
若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应免除处罚,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再追诉。若造成损害,应减轻处罚,追诉时效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比如在预备阶段中止犯罪,从放弃预备行为时起算;实行阶段中止犯罪,从放弃实行行为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时起算。
三、犯罪中止的量刑标准有哪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犯罪中止的量刑需视是否造成损害而定。
若犯罪中止未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这体现了刑法对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且未产生危害后果的宽大处理,鼓励犯罪人及时悬崖勒马。
若犯罪中止造成了损害,应当减轻处罚。此时虽行为人有中止行为,但毕竟已产生一定危害后果,不能完全免除责任,不过相较于犯罪既遂,处罚会大幅减轻。
例如,甲欲杀乙,在实施过程中主动放弃并送乙就医,但乙仍受轻伤,甲构成犯罪中止且造成损害,会减轻处罚;若甲在动手前打消念头,未造成任何损害,则应免除处罚。
犯罪中止存在多种情况。比如在犯罪预备阶段,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意图,停止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就构成犯罪中止。像甲计划盗窃邻居财物,在准备工具阶段打消念头,这就是典型的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还有在犯罪实行阶段,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也属于犯罪中止。例如乙投毒杀害丙,在丙中毒后又积极施救,最终丙未死亡,乙的行为就构成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你对犯罪中止的这些情况是否清楚了呢?若还有关于犯罪中止认定、不同情况的法律后果等疑问,不妨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