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效力 > 什么样的协议在法律上是无效的行为

什么样的协议在法律上是无效的行为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16 · 1227人看过
导读:以下几种协议在法律上属无效行为:一是欺诈胁迫且损国家利益型,一方欺诈或胁迫另一方订立损害国家利益协议无效;二是恶意串通损他型,双方勾结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协议无效;三是合法外衣非法目的型,如企业签虚假合同偷逃税款的协议无效;四是损害公共利益型,违背公序良俗的协议无效,协议有效性要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
什么样的协议在法律上是无效的行为

一、什么样的协议在法律上是无效的行为

以下几种协议在法律上属于无效行为:

1.欺诈胁迫且损国家利益型:当一方通过欺诈手段,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以胁迫方式,迫使另一方在违背自身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协议,并且该协议损害了国家利益时,此协议无效。

2.恶意串通损他型:双方当事人故意相互勾结、合谋,共同实施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而订立的协议无效。

3.合法外衣非法目的型:表面看似合法,但实际是为了实现非法目的。

像某些企业通过签订虚假买卖合同,来掩盖其偷逃税款的非法行为,这种协议自然无效。

4.损害公共利益型:若协议内容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如传播有害思想、破坏生态环境等相关协议,均会被认定无效。

协议有效性需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否则无效。

二、什么样的协议才是有效的

有效的协议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具体如下:

1.当事人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对于自然人而言,需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独立进行各类民事活动。

一般来说,年满18周岁且精神状态正常的自然人,或是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符合这一要求。

法人或其他组织则应当依法成立,并且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民事活动。

2.意思表示真实:

协议各方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其真实意愿的反映,不存在欺诈、胁迫等使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

比如,不能一方通过欺骗手段让另一方签订违背其本意的协议。

3.协议内容合法合规且不违背公序良俗:

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例如房屋买卖协议,双方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协议内容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不能涉及禁止买卖的房屋等。

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协议才有效。

三、什么样的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应和效力

以下几种协议通常不具备法律效力

1.违反法律法规的协议:这类协议涉及违法犯罪活动,明显违背公序良俗和法律的具体规定。

例如,双方签订的走私货物协议,因走私行为本身违法,所以该协议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法律效力,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与保护。

2.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协议:当一方通过欺诈或胁迫等不当手段,使另一方在违背自身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协议时,该协议可被认定无效。

比如,一方谎称某产品有特殊功效,诱使他人购买签订购买协议,受欺诈方事后发现被骗,此协议便无效。

3.内容显失公平的协议:一方利用自身优势或者对方缺乏经验,导致双方权利与义务严重失衡,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例如,在一些消费合同中,商家设置极不合理的条款,使消费者处于明显不利地位,这样的协议可能被认定无效。

4.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不相适应协议:这类主体签订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等不相适应的协议,需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未经追认则无效。

当探讨什么样的协议在法律上是无效的行为时,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种常见情形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值得注意。比如,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协议,即使表面看似正常,也会被认定无效。还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议,也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您在签订协议过程中,对协议是否有效存在疑虑,或者已经遭遇了无效协议相关的问题,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不要慌张。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您详细解读,帮您理清头绪,保障您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网站地图
更多

合同效力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效力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