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后有哪些事是不给做的
被取保候审人有诸多限制行为。依据规定,不得进入特定场所,比如与犯罪活动相关的场所;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像同案犯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例如干扰证人作证、毁灭证据等。
同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若违反这些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可能会被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根据情节轻重,还可能重新决定对其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予以逮捕。
二、取保候审后钱退了东西没退怎么办
取保候审时若缴纳了保证金,案件结束后符合退还条件却未退,你可向执行机关提出退还申请。执行机关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查核实,若情况属实,会依法退还保证金。
若涉及扣押的财物,在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及审判终结后,对于与案件无关的财物,应当在三日以内解除扣押、冻结,予以退还。你可要求办案机关对未退还的东西进行甄别,确定其与案件是否有关。若无关,应及时退还;若有关,会在案件处理完毕后按规定处理。你可向办案机关书面反映该情况,要求其依法依规处理未退还东西的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取保候审后私了了还会被判刑吗
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私了通常指的是民事赔偿方面达成和解。
在刑事案件中,即便民事部分达成私了,刑事责任仍可能被追究。是否判刑取决于案件的具体犯罪事实、证据等情况。
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司法机关仍会依据法律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私了达成的赔偿协议等可作为量刑时的酌定情节,比如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等,可能会对从轻处罚有一定帮助,但不是绝对不会判刑。例如故意伤害案,即便双方就民事赔偿私了,若构成轻伤以上,仍可能会被判刑,只是在量刑时会考虑私了这一情节。所以不能简单认为私了就不会被判刑。
在了解取保候审后有哪些事是不给做的这个问题后,我们要清楚,这背后涉及诸多限制。比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要向执行机关报告。同时,在传讯的时候应及时到案。若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导致取保候审被取消,重新面临羁押。要是你对取保候审期间的具体行为规范,比如能否正常参与某些特定活动、与特定人员接触是否受限等还有疑问,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帮你明晰在取保候审期间的行为边界。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