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贪污受贿辩护 > 要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的故意

要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的故意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11 · 1612人看过
导读:认定挪用公款的故意要主客观综合判断。主观上,行为人须明知侵犯公款权益仍希望或放任,判断时考虑认知能力、行为动机目的,像为炒股挪作己用可认定故意。客观行为也能反映,采取欺骗等手段擅自改变用途可推断故意。有归还打算且有证据为暂时挪用,有能力却拒不归还可能转化为贪污故意。
要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的故意

一、要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的故意

认定挪用公款的故意需从主客观方面综合判断。主观上,行为人需明知自己的行为侵犯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权,仍希望或放任该结果发生。

判断时要考虑行为人的认知能力。若行为人熟悉财务制度,却违反规定挪用公款,可认定有故意。同时,要看行为人的行为动机和目的,是否为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等。比如,为炒股将公款挪作己用,可认定有挪用故意。

客观行为也能反映主观故意。如行为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未经合法批准擅自改变公款用途,可推断其主观故意。若行为人有归还公款的打算且有证据证明,一般认定为暂时挪用;若有能力归还却拒不归还,可能转化为贪污故意。

二、要如何认定恶意串通

恶意串通的认定主要考量以下几点:

主观方面:双方当事人具有共同故意,即明知其行为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仍积极追求该结果发生。

客观方面:双方实施了相互勾结、通谋的行为,如通过不正当手段达成协议等。

损害后果:该恶意串通行为已实际造成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受损。

例如,甲、乙为逃避债务,恶意串通签订虚假买卖合同,将甲的财产低价转让给乙,导致债权人丙的债权无法实现。在此情形中,甲、乙主观上有损害丙利益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串通行为,且造成了丙的利益受损,可认定为恶意串通。一旦被认定,相关行为可能被判定无效,恶意串通方需对受损方承担赔偿责任

三、要如何认定工伤程度

工伤程度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首先,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要确定是否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比如,在工厂车间正常作业时受伤。

其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也算工伤,像下班后清理工作区域受伤。

再者,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也属于工伤。

然后,通过专业的劳动能力鉴定来具体认定工伤程度。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情,从器官功能障碍程度、医疗依赖程度、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为一级,最轻为十级,以此明确工伤程度,作为后续赔偿等事宜的依据。

当探讨要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的故意时,这不仅关系到挪用公款行为是否成立,更影响着后续的法律判定。比如,行为人挪用公款后是否有归还的意愿及行为表现,这在认定故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还有,挪用公款的用途对故意认定也有影响,若用于非法活动,其故意的性质可能更为严重。如果您对挪用公款故意的认定存在疑问,像不知道某些行为是否能认定为挪用公款故意,或者对相关证据的效力存疑等。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读,帮您明晰其中的法律要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