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安置 > 拆迁协议在法律上有效吗

拆迁协议在法律上有效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03 · 1606人看过
导读:拆迁协议一般具法律效力,生效需满足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等条件。主体应具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要真实无欺诈胁迫,内容不得违法违规。依法签订的协议对双方有约束力,不履行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存在法定无效情形,如以合法掩非法目的等,经认定协议无效。
拆迁协议在法律上有效吗

一、拆迁协议在法律上有效吗

拆迁协议一般具有法律效力。其生效需满足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等条件。

主体方面,拆迁方与被拆迁方应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上,双方是基于真实意愿签订协议,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内容上,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比如不得损害公共利益、不得违反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等规定。

通常,依法签订的拆迁协议对双方均有约束力。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对方履行协议义务,比如提起民事诉讼。但如果存在协议无效的法定情形,如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等,经法定程序认定后,协议则无效。

二、拆迁协议怎样才会在法律上无效

拆迁协议无效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比如拆迁方通过威胁被拆迁人签订协议。

二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像拆迁方与他人勾结损害被拆迁人权益。

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比如名为拆迁协议,实际是非法转移资产。

四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若协议严重影响公共设施建设等。

五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违反土地管理法规签订的协议。

六是拆迁主体不合法。比如非法定拆迁单位签订协议。

七是被拆迁人主体资格不合法。如无权处分房屋的人签订协议。

八是拆迁程序违法。像未依法进行公示、听证等就签订协议。若存在上述情况,拆迁协议可能被认定无效。

三、拆迁协议在哪些情况下法律上无效

拆迁协议无效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比如拆迁方通过威胁被拆迁人签订不合理协议。

二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像拆迁方与他人勾结损害被拆迁人权益。

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例如借拆迁之名行非法占地之实。

四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若协议严重影响公共设施建设等。

五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违反土地管理法规签订的拆迁协议。

一旦拆迁协议被认定无效,因该协议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探讨拆迁协议在法律上是否有效时,我们深入了解了相关规定。一般来说,只要拆迁协议是在双方自愿、意思表示真实,且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签订的,那它就是有效的。但实际中还存在一些复杂情况,比如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对方签订协议,这种协议的效力就可能存在争议。还有,如果拆迁主体不合法等,协议也可能被认定无效。你是否正面临与拆迁协议有关的难题呢?若对拆迁协议的效力认定、签订流程或其他相关法律问题仍有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你精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拆迁安置最新文章

遇到拆迁安置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