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能力鉴定和评残都要做吗
劳动能力鉴定与评残并非都要做,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劳动能力鉴定主要针对职工因工伤等原因导致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鉴定。
评残一般在涉及人身损害等情况时进行。
如果是工伤,通常先认定工伤,之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工伤等级,据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若因他人侵权造成身体损伤,可进行评残,作为要求侵权人赔偿的依据。
在一些工伤与侵权竞合的情形下,例如因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可能两者都需进行。但最终赔偿时,部分项目不能重复获赔。所以是否都要做,关键看引发损伤的原因及后续需求,要依据具体案情精准判断。
二、劳动能力鉴定最晚不超过几年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有时间限制。一般而言,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通常要求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不过,如果存在特殊情况,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申请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总体来说,并没有明确规定最晚不超过几年的固定年限表述。具体操作中,需根据工伤认定等相关程序的进展以及实际情况,在合理时间内尽快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便及时确定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状况,保障其合法权益。
三、劳动能力鉴定出来以后多久能拿到赔偿款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出来后,赔偿款的领取时间因具体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如果双方对鉴定结论无异议,且用人单位有购买工伤保险,社保部门会在收到申请后的一定期限内审核赔付,通常在几个月内会将赔偿款支付到用人单位账户,之后用人单位应及时转交给劳动者,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3个月左右。
若用人单位未购买工伤保险,或者双方对鉴定结论有争议等复杂情况,可能需要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时间会拉长,可能数月甚至数年。具体时长取决于案件的复杂程度、审理进度等因素。总之,正常流程下较快能在1-3个月拿到赔偿,复杂情况则难以预估。
当探讨劳动能力鉴定和评残是否都要做时,要明白这两者虽有联系但并非完全等同。劳动能力鉴定更侧重于对劳动者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判定,是确定赔偿等事宜的重要依据。而评残则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等场景中发挥作用。它们的适用场景和目的有所不同。若您在工伤认定后,对是否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和评残,以及两者先后顺序、具体差异等方面存在疑问,不要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剖析,消除困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