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分子被判刑后还能取保候审吗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期间的一种强制措施,适用于未被判决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分子被判刑后,刑事诉讼程序已基本终结,进入刑罚执行阶段,此时不能再适用取保候审。
不过,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如果符合一定条件,罪犯可以申请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因其遵守监规,确有悔改表现等,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暂予监外执行则是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等法定情形时,可暂不收监执行。
二、犯罪分子被判处死缓后有哪些后果
犯罪分子被判处死缓后,有以下后果:
缓期执行:在两年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限制减刑: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三、犯罪分子被拘役缓刑多久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比如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个月,其缓刑考验期应在3个月以上1年以下,同时不少于2个月,可能是3个月、4个月等符合该区间的时长。需要注意的是,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需遵守相关规定,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若违反规定,可能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当我们探讨犯罪分子被判刑后还能否取保候审这个问题时,要知道判刑意味着案件已进入执行阶段。一般情况下,被判刑后不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或者犯罪分子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等,经法定程序,有可能变更强制措施。你是否对犯罪分子判刑后的相关法律程序存在疑问呢?如果对于判刑后可能出现的法律变更情况、保外就医的具体规定等还有困惑,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