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会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民事判决、裁定确定的义务一方未履行,如支付欠款、履行合同等。例如,判决书判定被告向原告支付10万元货款,被告未按期支付,法院可强制执行。
2.行政决定的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等,当事人拒绝履行的,法院可依申请强制执行。
3.公证债权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当事人不履行的,经公证机关申请,法院可强制执行。
4.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的执行,如罚金、没收财产等判决的执行。
总之,当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未被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二、什么情况会采取强制措施
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等措施。具体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一般在以下情况采取:一是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如可能毁灭证据、串供等;二是防止其实施妨害刑事诉讼的行为,比如干扰证人作证;三是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像犯罪嫌疑人有再犯可能等。例如,公安机关发现犯罪嫌疑人企图逃跑,就可能对其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决定采取强制措施需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以确保合法、公正,保障各方权益。
三、什么情况会对犯罪嫌疑人宣布刑事拘留
刑事拘留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通常在以下情况会对犯罪嫌疑人宣布刑事拘留:一是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是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是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是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是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是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是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当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掌握了上述相关证据或线索,认为有必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措施以防止其妨碍侦查、逃避处罚等,就会依法宣布对其刑事拘留。
当涉及什么情况会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个问题时,大家应该有所了解。除了常见的民事判决履行义务等情况外,如果一方拒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也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另外,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若当事人不履行,且在法定期限内既不复议也不诉讼,行政机关依法申请后,法院也会强制执行。你是否遇到过可能涉及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形呢?要是对强制执行的具体流程、相关法律规定等还有疑问,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帮你消除困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