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效力 > 哪些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应当如何处理

哪些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应当如何处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6.27 · 1133人看过
导读:介绍了无效合同的类别,包括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等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还阐述了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即自始无法律约束力,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合同无效后财产应返还或折价补偿,有过错方赔偿对方损失,双方过错各自担责。
哪些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应当如何处理

一、哪些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应当如何处理

以下是关于无效合同的相关内容:

一、无效合同的类别1.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例如一方通过欺骗手段,让另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同时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双方为谋取私利,相互勾结,使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权益受损。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表面看似合法,实际是为了达到违法的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比如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环境等的合同。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明确违反相关法律强制要求的合同。

二、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无效合同自始无法律约束力。

若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有效。

合同无效后,取得的财产应返还;

不能或没必要返还的,折价补偿

有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二、无效合同的认定及处理方式有哪些

无效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协商订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认定无效合同主要看:是否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是否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是否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若合同无效是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等情形,因此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三、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有何区别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有明显区别。

可撤销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等原因,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通过行使撤销权,使合同效力归于消灭的合同。其原因通常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在被撤销前,合同是有效的,撤销权人应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

无效合同则是自始、当然、确定无效的合同。原因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无效合同自成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存在被撤销的问题。

简单来说,可撤销合同在撤销前有效,撤销后自始无效;无效合同自始至终都无效。

当我们深入了解无效合同的类别与处理方式后,或许会有更多相关问题浮现。比如,在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已履行的部分该如何准确追溯其法律后果?以及对于折价补偿的具体标准和计算方式该如何界定?这些细节问题在实际情况中都至关重要。如果你对无效合同的任何方面,无论是类别判定还是处理方式的具体执行,仍有疑惑,不要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的机会。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提供精准、详尽的解答,帮你消除困惑,明晰法律风险,让你在面对合同问题时更加从容自信。

网站地图
更多

合同效力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效力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