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责任 > 交通事故尚未构成犯罪的逃逸的是否全责

交通事故尚未构成犯罪的逃逸的是否全责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6.25 · 1828人看过
导读:交通事故未构成犯罪时,逃逸方一般被认定全责。相关规定指出,当事人逃逸的承担全部责任,不过有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可减轻责任。减轻责任需确切证据,如监控视频、证人证言等证明对方有违反交通规则等过错。逃逸方无法提供此类证据通常负全责。所以交通事故中切勿逃逸,要积极处理、配合调查。
交通事故尚未构成犯罪的逃逸的是否全责

一、交通事故尚未构成犯罪逃逸的是否全责

交通事故尚未构成犯罪时,逃逸方一般会被认定为全责。根据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这里所说的减轻责任,需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过错。例如,有监控视频、证人证言等能证实对方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有违反交通规则等过错行为。若逃逸方无法提供此类证据,通常会被认定负事故全部责任。所以在交通事故中,切不可逃逸,应积极处理,配合调查。

二、交通事故未犯罪逃逸就一定是全责吗

交通事故中,逃逸并不必然导致承担全责。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逃逸是认定责任的重要考量因素,但不是唯一依据。一般情况下,逃逸方会被认定为承担主要以上责任。

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逃逸方可能并非承担全部责任。比如,对方存在严重超速逆行等重大过错行为,交警会根据双方具体违法行为及对事故发生的作用等综合判定责任比例。

所以,交通事故未犯罪逃逸不一定就是全责,需结合事故发生时各方的具体行为来准确认定责任。

三、交通事故逃逸但未犯罪就定全责合理吗

交通事故逃逸但未构成犯罪时认定全责通常是合理的。

从法律角度看,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发生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一般承担全部责任。这是因为逃逸行为严重破坏了事故现场原始状态,致使事故责任难以准确认定,为保障受害者权益及维护事故处理秩序,规定逃逸方担责。逃逸方主观上存在逃避法律追究故意,违反了事故处理中的法定义务和注意义务,其行为与事故因果关系紧密,让其负全责符合法律逻辑和公平原则。不过,若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过错,可适当减轻逃逸方责任,但总体上逃逸方仍大概率负主要责任甚至全责。

在交通事故尚未构成犯罪时,逃逸方一般会被认定为全责。但倘若存在减轻责任的情形,那又该如何准确认定呢?比如在事故发生瞬间,对方是否有超速、逆行等严重违规行为,这对于责任划分至关重要。一旦逃逸方试图隐瞒或歪曲事实,不仅难以逃避责任,还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后果。而且在后续理赔等环节,准确的责任认定也关乎各方权益。你是否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方面还有疑问呢?如果对于减轻责任的具体情形、证据收集等问题存在困惑,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交通事故责任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事故责任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