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商标 > 滥用商标是诈骗吗

滥用商标是诈骗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22 · 1509人看过
导读:滥用商标不一定构成诈骗。商标滥用属商标侵权范畴,一般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等方法骗取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若滥用商标时存在虚构事实等符合诈骗构成要件的情况才构成诈骗,如假冒商标以次充好骗钱。单纯滥用按商标法处理,与诈骗竞合则依具体情节和法律判断,由执法司法机关认定。
滥用商标是诈骗吗

一、滥用商标是诈骗吗

滥用商标不一定构成诈骗。

商标滥用通常指未经授权超范围使用商标等行为,这属于商标侵权范畴,应承担民事赔偿等责任。

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若滥用商标过程中,存在虚构事实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等符合诈骗构成要件的情况,才构成诈骗。比如,假冒知名商标,以次充好,虚构产品质量等事实骗消费者钱财,达到一定数额标准,就可能构成诈骗罪。单纯的商标滥用一般按商标法处理,若与诈骗行为竞合,则需按具体情节和法律规定判断定性,由相应执法司法机关认定和处理。

二、滥用商标构成犯罪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滥用商标构成犯罪,主要涉及三种罪名,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1.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滥用商标会面临哪些法律处罚呢

滥用商标根据具体情形会有不同处罚:

民事责任:若滥用商标构成对他人商标权的侵犯,被侵权人可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难以确定的,可按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等。

行政处罚: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假冒注册商标罪等。

当我们探讨滥用商标是否是诈骗时,除了明确两者的概念和区别,还需深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形。滥用商标通常是指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商标等不当行为,而诈骗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骗取财物。一般情况下,单纯的滥用商标不一定构成诈骗,但如果滥用商标的同时存在以假充真、骗取他人钱财等行为,就可能涉嫌诈骗。对于两者界限模糊或存在疑问的情况,切莫自行判断。如果您对滥用商标是否构成诈骗,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还有更多疑问,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精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商标最新文章

遇到商标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